长白山溪流冬季凋落物分解与大型底栖动物定殖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溪流冰面下水体仍维持流动性,多数底栖动物以幼虫的形态越冬。冬季河床残存的凋落物是底栖动物越冬生存的关键,一些底栖动物(撕食者)的生活史往往与河床凋落物的分解过程相同步。然而,目前关于结冰溪流冬季过程(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参与的生态过程研究匮乏,冬季凋落物分解与底栖动物定殖过程尚不清晰,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北方源头溪流冬季生态过程的理解和认识,相关研究亟待开展。本研究以长白山龙湾国家自然保护区源头溪流为研究地。首先,通过探究冬季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冬季过程关键生境对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及冬季过程河床凋落物分布特征及其对底栖动物的影响,阐明研究地冬季过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河床凋落物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开展冬季过程凋落物分解原位控制试验,以河岸带优势植被凋落叶(色木槭、紫椴和蒙古栎)为研究对象,探究冬季单一及混合凋落叶分解与底栖动物定殖过程,及冬季生境类型对凋落叶分解和底栖动物定殖的影响,阐明寒冷区溪流冬季过程凋落物分解与底栖动物定殖过程。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在低温和冻结干扰下,冬季溪流生境质量下降,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与夏、秋季差异较大,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变化显著,底栖动物密度、物种丰富度及Margalef多样性指数均下降至最低值。但底栖动物仍能维持一定的丰富度及丰度。冬季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2个分类单元,隶属于2纲6目18科,底栖动物组成上水生昆虫占优势。底栖动物密度为2057.78(ind.m-2),其中,襀翅目类群密度及相对丰度最高。底栖动物功能组成上收集者和捕食者最多,其次为撕食者,滤食者和刮食者较少。(2)冬季过程深潭和浅滩生境中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具游泳能力的襀翅目、蜉蝣目类群和钩虾等更多地分布在浅滩生境中,而不具游泳能力的摇蚊科类群更多地分布在深潭生境中。浅滩生境中底栖动物的密度、撕食者密度、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深潭生境。受水力条件及底质类型等物理结构特征影响的生境异质性和底质稳定性的差异是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3)冬季过程溪流浅滩凋落物斑块和深潭凋落物斑块的堆积特征差异显著,浅滩凋落物斑块的堆积面积更小、堆积处水深更低、流速更高;组成上凋落叶的丰度及相对丰度更高,粗颗粒有机物的相对丰度较低。两种凋落物斑块内定殖的底栖动物均以收集者、捕食者和撕食者为主要的功能类群,但群落组成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游泳能力的撕食者(钩虾和叉襀)、捕食者(绿襀)和收集者(小蜉)在浅滩凋落物斑块中密度更高,而不具游泳能力的撕食者(沼石蛾和大蚊)在深潭凋落物斑块中密度更高。底栖动物的密度及撕食者密度总体上表现为在浅滩凋落物斑块中高于深潭凋落物斑块,撕食者密度与凋落物斑块中凋落叶的丰度和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冬季过程源头溪流河床凋落物斑块堆积的水力条件和组成特征共同影响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此外,与河床生境相比,凋落物斑块中底栖动物的密度更高,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在冬季过程更为稳定,指示了凋落物斑块是稳定的生境条件,对维持冬季过程底栖动物的丰度及群落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4)冬季溪流中色木槭凋落叶(k=0.0152)、紫椴凋落叶(k=0.0162)及混合凋落叶(k=0.0104)维持快速分解,蒙古栎凋落叶(k=0.0064)维持中速分解。底栖动物的定殖具有显著的时间动态,紫椴、色木槭和混合凋落叶分解袋内底栖动物丰度在冻结期达到最高值,而蒙古栎凋落叶分解袋内底栖动物丰度在冬季过程维持稳定。凋落叶分解袋内定殖的撕食者丰度总体上在冻结期达到最高值,同时显著促进了凋落叶的质量损失,使得冻结期成为冬季底栖动物分解凋落叶的关键期。钩虾是冬季长白山源头溪流中最主要的撕食者类群,以其为主的撕食者更多地定殖在紫椴和色木槭凋落叶分解袋内,这种定殖和摄食选择导致紫椴和色木槭凋落叶的分解速率显著高于蒙古栎凋落叶。冬季溪流中紫椴、色木槭和蒙古栎凋落叶的混合对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不大,无凋落叶混合分解效应出现。但冬季不同凋落叶上定殖的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仍指示了凋落叶的多样性对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维持的重要作用。(5)冬季深潭和浅滩生境内凋落叶分解速率差异显著,浅滩生境内凋落叶的分解速率更快,两生境底栖动物定殖过程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浅滩紫椴和色木槭凋落叶分解袋内底栖动物丰度及撕食者丰度在冻结期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深潭凋落叶分解袋;而深潭凋落叶分解袋内底栖动物丰度在冬季过程较为稳定。浅滩生境较快的流速及更高的撕食者丰度是其凋落叶分解速率更快的主要原因。同时,两生境凋落叶分解程度的差异也会影响凋落叶的适口性及其作为栖息地的稳定性,进而与生境条件共同影响底栖动物的定殖过程。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本研究阐明了北方寒冷地区源头溪流冬季凋落物分解与底栖动物定殖过程,获得了对冬季过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凋落物分解关系的深入理解和认识。本研究为深入认识寒冷区溪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同时对河流生态系统保护和评价,及生态修复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采用LDF 4000-100型半导体激光器对40Cr钢齿条齿面进行了淬火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矩形光斑17 mm×5 mm、激光头到淬火齿面中心距离375 mm、激光束入射齿面夹角75°下,选取最优参数激光加热温度1400℃、扫描速率10 mm/s时,齿面的淬硬层深度均匀,可达到1.2 mm,淬硬层组织为细小、弥散马氏体,表层组织硬度最高可达到750 HV0.2,并在工业化试生产中取得了较好应用效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297号建议的答复。针对"加强幼小科学衔接"的建议,教育部答复,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区、市)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在部署实施幼小衔接试点工作方面,教育部表示,将在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在大班下学期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强化主动衔接意识,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
期刊
食用红肉和加工肉(如培根和香肠)会增加中风的风险,而食用更多的来自于蔬菜的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存在于多脂鱼和坚果等食物中)能降低这一风险。奶酪、黄油、牛奶、冰淇淋和奶油等乳制品中的脂肪与中风风险升高无关。这项最新的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它将中风风险与蔬菜、乳制品和非乳制品的动物脂肪联系了起来。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学家对美国117,136名医务工作者进行了长达27年的追踪调查。在随
期刊
全无机铅卤化物钙钛矿由于具有许多优异的光电特性,例如:长载流子寿命,高载流子迁移率,灵活可调的带隙,高荧光量子效率(PLQY)等而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在先进光电子器件的多个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其本质上的离子晶体属性和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干扰能力,这些缺点导致了铅卤化物钙钛矿的结构和发光性能并不稳定,限制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如何提高铅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稳定性并改善其发
纳米材料作为一类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新兴材料在近十余年中发展迅速,?并且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药、能源等诸多行业。氟硼荧光染料(BODIPY)因其良好的光物理性质、光化学性质以及在生物医用纳米材料领域的突出表现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本论文以BODIPY为研究基础,围绕BODIPY核心的不同位点进行修饰,合成出具有不同光物理性质和光化学性质的BODIPY衍生物。随后通过纳米沉淀法制备出相应的BO
氧化镓(β-Ga2O3)因其本身良好的稳定性、超宽带隙(4.9 eV)和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气敏传感器、能源催化、以及日盲型紫外探测器等。掺杂可以调控Ga2O3的电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拓宽其应用领域。此外,由于共掺杂缺陷间存在相互作用,可以打破原本单一掺杂中溶解度的限制,减小跃迁能级,从而提升材料导电性。因此,寻找合适的掺杂剂并探寻最有效的掺杂方式是获得高性能Ga2O3的关
音乐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做好音乐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让学生在积极思想的作用下获得不断前行的动力。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利用音乐中道德的闪光点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促进其道德的进步。自古以来,音乐就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道德进步。音乐是时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社
期刊
猛禽位于食物链的顶端,种群数量较小,大多为单配制,双亲共同抚育子代,偶尔出现一雄二雌现象。猛禽普遍存在反性别体型二态性,研究认为与配偶选择相关。受限于种群数量和研究难度,基于遗传特征的猛禽配偶选择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小型猛禽红隼(Falco tinnunculus)为研究对象,基于形态、行为、微卫星(SSR)、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类B基因第2外显子(MHC IIB2),对其配偶选择模式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各类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对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能够为及时发现和应对这些问题提供重要的参考。纳米光学生物探针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分析检测工具,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青睐。随着对准确性、灵敏度和线性范围等临床检测需求的持续上升,开发准确、灵敏和宽线性范围的纳米光学生物探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源自无机材料指纹区的红外吸收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环境干扰能力,以此为输出信号构建纳米红外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