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对12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干预作用,并对其预后分析,总结中药干预有效组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干预治疗,疗程均为8周。在入组前比较组间基线特征,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主要疗效、次要疗效指标差异,总结中药干预治疗的主要疗效,总结中医治疗有效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组时的血常规、肝功能(ALT、ALB、TBIL)、肾功能(BUN、 CR)、电解质、凝血功能、甲胎蛋白、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乙肝病毒定量(HBVDNA)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肝衰竭临床分期构成比相同,两组患者在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主要疗效:8周治疗观察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总病死率分别为16.7%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中、晚期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4.3%vs9.1%、22.0%vs25.0%、50.0%vs66.7%,两组各分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次要疗效:①肝功能: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胆红素在观察期前4周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观察期前4周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在观察期前第8周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开始后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呈较快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肾综合征发生率较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凝血功能: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在观察期第8周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黄疸疗效:试验组和对照组黄疸消退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在规范化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阳黄-阴阳黄-阴黄”辩证论治的中药干预治疗措施,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病死率无明显影响,需扩大样本量研究。2.在规范化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阳黄-阴阳黄-阴黄”辩证论治的中药干预治疗措施,对减少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感染发生率无明显作用,但能降低肝衰竭患者肝肾综合征发生率。3.在规范化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阳黄-阴阳黄-阴黄”辩证论治的中药干预治疗措施,对肝衰竭患者自觉症状的缓解无明显促进作用。4.在规范化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的中药干预治疗措施,对肝衰竭患者总胆红素消退作用明显,对其他肝功能指标改善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