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假单胞菌Pst DC3000中FleQ与c-di-GMP调控机制的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feng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DC3000(P.syringae pv.tomato DC3000)(Pst DC3000),可在番茄和拟南芥上引起细菌性斑点病。自被分离发现以来,Pst DC3000常作为一个重要的模式菌株,应用在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中,由于它携带了大量的潜在毒性因素,也常应用到一些通过三型分泌系统分泌的效应蛋白的研究中。环二鸟苷单磷酸(c-di-GMP)作为细菌中的核酸类第二信使,广泛存在于细菌中,参与调节多种生理活动。c-di-GMP在调节菌体生物被膜状态和运动状态的转变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菌细胞外基质中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也受其调控。另外,c-di-GMP也能够调控细菌的致病性,主要是调节一些毒力因子的分泌和表达。对其在细胞内调控机制的研究,能够为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帮助和指导。FleQ作为鞭毛的主效调节因子,最早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中发现参与运动性的调控,还作为c-di-GMP的一个受体参与细菌生物膜的调控。FleQ同时也存在于Pst DC3000中,但其在该菌中的功能,以及与c-di-GMP的关系和对运动性和生物被膜等生物表型的调节机理尚不清楚。本文重点探究了丁香假单胞菌Pst DC3000中c-di-GMP与FleQ的调控机理,结果概括如下:本文首先构建了fleQ缺失突变体,发现调节因子FleQ的缺失可以导致细菌失去游动性,并且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降低。利用氨基酸序列比对的方法,将丁香假单胞菌Pst DC3000中FleQ蛋白与铜绿假单胞菌PAO1中的FleQ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两者的同源性高达83%。通过PAO1中的FleQ可以回补Pst DC3000中fleQ缺失引起的运动性丧失的实验,猜测Pst DC3000中的FleQ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PAO1中的FleQ具有功能同源性。前人的研究发现FleQ是一个依赖σ54的多结构域的转录调控因子,许多鞭毛基因和操纵子受FleQ调控。通过β-半乳糖苷酶活性实验发现鞭毛基因fliC在fleQ缺失突变体中表达量有明显下降,通过EMSA实验验证了FleQ能够在体外结合鞭毛基因fliC的启动子DNA,说明FleQ正调控鞭毛基因fliC的表达。通过ITC实验又发现FleQ可以直接体外结合c-di-GMP,并且c-diGMP可以解除FleQ和对fliC启动子的结合。丁香假单胞菌Pst DC3000中c-di-GMP对fliC的调控依赖于鞭毛调节因子FleQ。c-di-GMP可以通过FleQ调控鞭毛基因的表达影响运动性,在研究酶活性实验分析胞内c-di-GMP的合成和降解酶的过程中,分析了FleQ对c-di-GMP合成和降解过程的影响。发现FleQ不能合成c-di-GMP,但可以将GTP降解为GDP。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法(ITC)进一步分析FleQ蛋白与GTP的体外结合情况。结果显示,FleQ可以体外结合GTP。考虑到细菌内的生理活动往往是靠蛋白间相互作用调控的,构建了丁香假单胞菌Pst DC3000中FleQ的酵母双杂交库,发现了与FleQ互作的蛋白4654调控甲基化,以及FleQ的拮抗子Fle N。通过细菌双杂交还发现了与FleQ作用的c-di-GMP降解酶蛋白2757,但体外的结合验证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酶活性实验发现FleQ不可以降解c-di-GMP,但可以阻止2757对c-di-GMP的降解。通过构建Fle N和2757的缺失菌株,发现两者的运动能力与野生型相比均下降。我们将在后面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探索。本文揭示了FleQ的生物学功能,确定了c-di-GMP与FleQ在Pst DC3000中对细菌运动性的影响,初步探索了Pst DC3000中与FleQ互作的蛋白调控c-di-GMP代谢过程,为完善c-di-GMP在丁香假单胞菌Pst DC3000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发展和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我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土壤环境安全问题,其中尤以重金属镉(Cd)的污染获得最广泛的关注。为控制化肥施用量的增长,作为一种传统绿肥的紫云英又重新获得人们的重视。紫云英在土壤中的矿化行为会产生大量的水溶性有机物(DOM),势必影响到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本文开展了室内培养和盆栽实验、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了紫云英DOM、骨粉等钝化材料对土壤Cd的单独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水稻起源于热带地区,作为喜温作物,对温度非常敏感。冷害目前已是世界性问题,主要发生在高纬度亚寒带地区与热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地区,全世界水稻约有1500万hm~2以上的受到低温威胁,尤以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东北稻区最为突出。黑龙江省作为北方稻区第一水稻大省,是全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地处我国最北端
学位
白姜花具有洁白的颜色、美丽的花型和迷人的芳香,浓郁的香气主要由沉香醇、(E)-β-罗勒烯、1,8-桉油醇、(E,E)-α-金合欢烯等萜类物质和苯甲酸甲酯等苯基/苯丙烷类物质组成。然而,这些物质的代谢调控机理仍不明确。生长素作为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调控花发育进程以及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但其调控有关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的报道很少。本研究分析了IAA作用抑制剂处理对姜花花香释放的影响,测定了姜花花瓣发育
学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隶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该病毒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近年来,由SRBSDV引发的水稻矮缩病给中国南部、越南、日本等地的水稻造成了极大危害。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
学位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我国著名的岭南水果之一。由于荔枝果实发育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给病害的侵染创造了有利条件,病害的发生已成为影响荔枝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病原的准确鉴定是病害防控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有关我国荔枝病原真菌的鉴定多是依据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而形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变化,可能导致病原种类鉴定上的混乱,不利于荔枝病害的防治与监测、进出口检疫和抗病育种等
学位
芥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hinensis Lei)隶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蔬菜作物。然而芥蓝的耐热性较差,限制了芥蓝的栽培季节和区域。因此,提高芥蓝的耐热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用传统育种方法选育耐热芥蓝材料的效率比较低,而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导入耐热相关基因则表现出了较高的效率与良好的应用前景。MBF1c(Multi-protein Brid
学位
茶白星病(Tea white scab disease)是我国高海拔茶区常发真菌病害,近年发生面积及其为害程度呈上升趋势,对我国茶产业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目前对于该病的病原、发生规律和致病机理等均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对我国茶白星病进行病原鉴定及病菌生物学特性测定,进而对茶白星病引致的茶叶细胞结构、生理生化、转录组及叶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鉴定了中国南部茶区茶白星病的病原
学位
由甘蔗鞭黑粉菌(Sporisorium scitamineum)引起的甘蔗鞭黑穗病是世界性重要病害,造成甘蔗产量质量严重损失。开展该病菌有性配合与致病相关基因的分离与功能鉴定,可为从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甘蔗鞭黑粉菌的致病机制及病菌与甘蔗的相互作用提供依据,对寻找新的药物靶标、设计开发新型的杀菌剂和制定新的病害防治策略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甘蔗鞭黑粉菌可亲和野生型菌株JG35和JG36为出发菌株,用
学位
虚假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汉语中的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和语用价值。本文基于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利奇的礼貌原则、布朗与朗文森的面子保全理论和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等理论依据,探究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内涵和特征。笔者将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分析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生成机制,指出在跨文化交际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让留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虚假拒绝这种特殊的言语行为。
期刊
以电视剧对话为语料来源,对汉语表示拒绝时运用“不用”的情况进行了考察。根据语料,拒绝时“不用”可以单用(包括与叹词、称呼语、小句或句子等共现的情况),也可以出现在表示拒绝的陈述句或祈使句中。当出现在句中时,由于共时状态下性质不同,“不用”可作不同解读。同时,依据会话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会话语篇的角度考察了运用“不用”的拒绝所适用的具体场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