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离相干光接收机中的高效智能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gwf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干光通信的发展,是过去二十年光纤通信系统容量增长的重要因素。目前,相干光通信是长距离传输的主流技术。如今互联网流量爆炸性增长,数据中心光网络等短距离传输系统对容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相干技术在短距离系统中也逐渐受到重视。在短距离系统中,灵活性和低成本至关重要,其中光性能监测是提升灵活性的重要功能,而ADC和DSP是系统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光性能监测技术大多采用复杂的深度神经网络,其复杂度高,难以在硬件上部署。高精度的ADC和复杂的数字域均衡算法成本高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针对短距离相干光接收机应用,从光信号处理、光性能监测和自适应均衡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研究了一种光电混合的二值化相干光接收机,仿真分析了传输距离10 km以内的50-Gb/s单偏振QPSK系统和100-Gb/s的双偏振QPSK系统,该接收机通过特殊设计的光信号处理模块对光信号进行预处理,有望降低ADC的精度,降低系统成本。2.基于二值化神经网络仿真并实验验证了一种高效智能的光性能监测模块。在传输速率为12.5-GBaud/s,传输距离为5 km的实验系统中,该光性能监测模块达到了 100%准确率的调制格式识别和超过95%准确率的光信噪比估计。相比已公开报导的方案,其内存开销降低3倍,运算速度提升2倍以上。该光性能监测模块有望为智能弹性光网络提供实时且精确的信道信息,辅助网络层进行资源调度和管理。3.基于Stokes空间偏振对齐技术,仿真并实验验证了一种低复杂度的自适应均衡器。在传输距离为5 km,速率为12.5-GBaud/s的16/64-QAM系统中,其误码率性能和传统算法相似,计算成本降低约45%,且其解偏振性能稳定,能容忍至少20 km的色散影响,部署场景更加灵活,在下一代短距离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具有强光子限制和各向同性的有机-无机钙钛矿纳米线因其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质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理解纳米线腔中的光线相互作用在设计低功耗纳米级光源方面具有基本和实际意义。钙钛矿纳米线中具有强激子-光子相互作用,同时表面等离激元能增强这种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杂化钙钛矿/SiO2/Ag线的激子共振峰附近观察到特征反交叉行为,测得Rabi劈裂能量高达303.2 meV。相对的,在不存在银膜的条件下,由于缺失表面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目前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已经从简单的文本信息演变为更加直观的短视频。人们通过应用上传视频短视频后,应用平台会将视频进行压缩,以节省带宽,但视频压缩是有损的,很可能经压缩后的视频模糊不清,影响用户观感。从视频应用的角度来说,目前日益递增的视频量依靠人眼来主观评价效率极低,人工成本太大。同时视频应用的开发者们在尝试编码优化时,往往需要A/B实验来判断编码优化对视频质量方面的影响,而这
基于量子力学三大物理定律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可以实现信息论理论安全的保密通信。目前点对点的QKD技术已经初步成熟,将QKD与经典光网络相融合,搭建QKD光网络成为推动QKD实用化的必然趋势。此外,空分复用的多芯光网络技术能解决目前波分复用光网络容量问题和实现大容量QKD。根据QKD与数据通信业务的优先级可将QKD光网络主要划分为碎片承载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