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危害最严重的家禽传染病之一。该病于1878年首先发现于意大利,随后波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低致病性的H9N2亚型AIV的广泛流行给世界的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H9N2亚型AIV具有低致病性,但是当它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时能够导致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陈伯伦在1994年首次分离到H9N2亚型AIV,证实了H9N2亚型AIV在我国的存在(陈伯伦等,1994)。研究发现,H9N2亚型AIV于2009年冬季到2010年春季曾在我过山东地区造成了广泛的流行。为了加强对我国山东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遗传变异情况的监测,本研究以一株2008年山东省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Shandong/01/2008)为研究对象,利用RT-PCR方法将扩增的该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上,将连接产物转化入Top10感受态细胞中,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为阳性后进行序列测定。序列测定完成后用专业分析软件与国内外H9N2亚型AIV代表毒株的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山东分离株起源于欧亚群系,与该群系代表毒株的相应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通过对其血凝素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的分析发现其HA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为P-A-R-S-S-R,属于低致病性H9N2亚型AIV;通过对其血凝素受体结合位点的分析发现该病毒HA蛋白第234位为亮氨酸,表明该分离株能够与哺乳动物唾液酸受体相结合而感染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该病毒在哺乳动物间的传染能力,本研究以豚鼠为实验动物,分为接种组、接触感染组和气溶胶被动感染组。定期采集豚鼠鼻洗液,检测鼻洗液中的AIV,确定排毒情况;同时定期用AGI-30采集隔离器中的空气样品,以确定其中AIV气溶胶的浓度;采集豚鼠的血液样品,以检测其抗体滴度。结果表明,在攻毒后第6~10天均能检测到AIV气溶胶,其浓度在第8天左右达到高峰,为1.19×105copies/m3air;接种组和接触感染组的豚鼠分别在攻毒后第2天和第4天检测到排毒,气溶胶被动感染组始终没有检测到排毒;接种组和接触感染组分别在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到抗体,气溶胶被动感染组始终没有检测到抗体。这表明,豚鼠人工接种AIV之后可通过鼻腔排出病毒,污染饲料和饮水之后能引起与其接触的健康豚鼠的感染,并且排出的病毒能形成气溶胶,随空气流通传播。同时本实验对AIV经气溶胶感染途径对豚鼠的感染剂量进行了研究。利用气溶胶发生器产生病毒气溶胶,将豚鼠放在有病毒气溶胶的环境中暴露感染60分钟,通过检测豚鼠的排毒情况判定是否发生感染,计算气溶胶的半数感染剂量(aID50)。结果表明,病毒气溶胶的半数感染量(aID50)为1.32×105copies/L air。这说明H9N2亚型AIV病毒气溶胶在实验条件下可以感染哺乳动物,其气源性传播将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