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的研究中发现,宿主细胞天然存在先天免疫因子,对病毒的侵入、复制和出芽存在限制作用。这些因子被称为“宿主限制因子”,参与先天性免疫反应,干扰病毒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目前有四大类限制因子:APOBEC3G(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3G)、Trim5α (tripartite motif protein5α)、Tetherin (也被称做BST-2, CD317, or HM1.24)、SAMHD1(sterile α motif domain and HDdomain-containing protein1)。这些限制因子可有效地限制逆转录病毒感染,是宿主抵抗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防御屏障。Tetherin能阻止新生逆转录病毒及其它囊膜病毒从感染细胞表面释放而发挥抗病毒效应。本研究主要针对天然免疫因子Tetherin与逆转录病毒EIAV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首次克隆了马属动物的Tetherin基因,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了抗病活性研究。将马、驴、人、恒河猴四种Tetherin基因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F4/myc-His B,得到重组质粒pHF-eq.Tetherin、pHF-don.Tetherin、pHF-hu.Tetherin、pHF-mac.Tetherin。将四种Tetherin重组质粒分别与EIAV假病毒粒子感染性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和Hela细胞,采用WesternBlot与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Tetherin对EIAV出芽的限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四种Tetherin均能够有效的抑制EIAV假病毒粒子的释放,并且Tetherin与EIAV均定位于细胞膜上。实验结果与Tetherin独特的拓扑结构有直接关系,Tetherin是独特的细胞表面膜蛋白,由N端胞质区尾区(Cytoplasmic tail, CT)、跨膜区(trans-membrane, TM)、胞外区(ectodomain,ED)和C端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GPI)四部分组成。由于同时具有GPI锚定点和跨膜区的这种不寻常的拓扑结构,使病毒粒子牢固地附着于感染细胞的表面,从而阻止病毒的扩散。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EIAV)在基因组结构和抗原性上与人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十分相似,是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家族中的一员,本研究以Tetherin与EIAV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不仅对马属动物的先天免疫研究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为HIV的研究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对马、驴、人、恒河猴四种Tetherin的功能进行上述对比研究,Tetherin蛋白具有广谱抑制逆转录病释放的能力,并将病毒限制在细胞膜上。本研究丰富了马属动物限制因子研究领域的研究,为限制因子Tetherin可抑制病毒释放这一科学观点进一步提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