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木构建筑特色鲜明,独树一帜,但材料固有的局限使得很多历史建筑没有传承下来。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的迅猛发展,街区历史传统文化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历史建筑的再生建造已取代仿古建筑成为当代恢复历史传统的新途径。再生设计不能泥古、脱古,而是在结合原有功能和形式等需求下因地制宜,合理的采用设计手法。历史建筑再生设计的研究同时关系到历史街区的空间环境肌理和古城的进一步发展。会泽博物馆作为明清东川府署的再生,其设计建造对会泽古城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国内相关案例建筑再生设计的调研,包括建国后的武汉黄鹤楼再生设计、西安丹凤门遗址博物馆方案设计、南京大报恩寺的恢复重建等优秀案例,逐步梳理出此类建筑在设计时面临的一些问题、重点考虑方面和再生设计常用的一些手法,以及如何有效的适应现代社会和当地发展的需求,并将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会泽博物馆再生设计之中,指导会泽博物馆建设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当今社会中历史街区传统建筑再生设计的一些手法和启示。结合会泽博物馆和相关案例的分析研究,历史街区建筑再生设计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其一,再生设计不可以千篇一律,完全仿古,也不能奇奇怪怪,生搬硬套,完全现代,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因地制宜;其二,历史建筑的功能往往不再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要从当地的发展出发,合理定位建筑性质和赋予新的建筑功能,功能是现代的、灵活的,要考虑长期发展的可能;其三,再生建筑由于所处街区环境,设计中需要吸取传统元素并合理融入现代元素,达到建筑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要求,体量的设定要充分考虑街区和城市的空间环境;其四,再生设计要考虑长远发展,其结构的制定和材料的选择以现代的为标准,传统材料往往作为“表皮”处理,合理使用现代材料表达传统材料质感;其五,再生建筑的空间应结合功能的需要灵活设定,要善于拓展,破旧出新。其六,建筑的色彩和肌理在继承街区传统的前提下,同时也要考虑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再生建筑的定位进行抽象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