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蒙所确立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奠定了现代性的基本路向,但现代性危机的出现,使启蒙备受质疑。在二十世纪,从不同的立场来批判主体形而上学并宣告“启蒙终结”成为一股重大的哲学思潮。那么如何理解各种“反启蒙”思想形态的真实旨趣,揭示“后形而上学思想”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就成为一个我们需要思考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文通过区分启蒙与“启蒙”即作为事件的启蒙运动与以批判、否定为基本特征的启蒙精神,以此来阐释启蒙世界观的内在本质、局限及遗产,论证“启蒙”所具有的永恒合法性,并在当代哲学视域中来考察“后形而上学思想”所具有的“启蒙”内涵。本文主要分为导论和主体的四个部分。导论:本部分主要是通过深入哲学史的考察来区分启蒙与“启蒙”。启蒙运动以康德的“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为基本口号,它以理性为准则对传统的宗教、迷信、传统等进行批判,从而将理性视为最高的权威。但启蒙的理性主义以理性之光来照亮黑暗,却恰好忽视了对理性自身的质疑与考察,由此导致的后果是理性走向其反面。为了更好地理解启蒙与各种反启蒙哲学思潮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反启蒙的各种理论形态所具有的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解毒”作用,有必要区分作为名词的启蒙和作为动词的“启蒙”,并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理解为人类不断“启蒙”的结果。第一章:启蒙作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独特事件,它反对迷信、愚昧,确立起理性的权威,并构想了一个没有矛盾、没有黑暗的人间天国。启蒙思想家坚信随着理性化的进程及人的启蒙,一个理想国必将实现。启蒙用人取代上帝成为最高的主体,这集中体现为“人为自然立法”、“人为道德立法”、“人为历史立法”的基本信念。在人成为主体之际,世界得以“图像化”,价值得以“人本化”,历史得以“理性化”。第二章:启蒙所确立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引导和塑造着现代性,在取得重要成果之际其内在的悖论开始显现出来。而其根源在于启蒙运动的逻辑范式——科学主义以及形而上学的知性思维逻辑的支配。启蒙世界观作为一种根本的“舆论气候”和“理论形态”,它的本意是为人的自由奠基,但实际上它总是走向了自己的反面。第三章:通过考察“启蒙失败”的真实内涵,指明启蒙理性主义的自负应该受到消解和批判,但“启蒙”本身是不可消解的。“启蒙”并不是以某种先验的原则为依据而对现实的存在进行批判,而是要将“启蒙”理解为一种内在于现实生活并推动现实社会变革的批判、反思精神。它是一种历史性的、针对具体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它最为深刻的表述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一个新世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被各种抽象的观点和异己的力量所支配,因而批判与揭示支配人的各种因素、为人的生活开辟自由的空间就成为“启蒙”的根本任务,这也是“启蒙”不可消解的真实原因。第四章:本章是对三章的进一步深化,即阐明“后形而上学思想”所具有的“启蒙”内涵,并在现当代哲学视域中来重新理解启蒙哲学所蕴含的富有价值的遗产。现当代哲学对理性、普遍性的批判与拒斥,其根本的目的是要拯救个人的真实性存在,捍卫人的“消极”自由。而后形而上学所蕴含的解释原则及其对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解正好对立于传统理性主义。但传统的启蒙哲学并非一无是处,它蕴含着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其中最为根本的是它将自由理解为一种范导性的理念,将价值的真实主体理解为个体的人。在此意义上它对当代的“启蒙”即将人从普遍性原理的支配中解放出来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总之,“启蒙”是一项未竟的事业,批判抽象观念和意识形态对人的支配,捍卫人真实的存在与价值,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而对于一个人是否“启蒙”的标准则要看他是否自觉地保持了人的超越意识、自由精神和批判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