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隐喻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之一。作为一种能够化抽象为具体的重要手段,隐喻存在于人类语言的各个层面。历史上,国内外学者曾从传统修辞学角度的词句层面、认知角度的词句层面以及语篇层面三个主要维度对隐喻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丰硕,但对隐喻的动态性语义特征以及隐喻对语篇主题的构建还缺乏足够的关注。认知语言学认为,句子与语篇紧密相连,是一个连续体。隐喻是一种参照现象,概念化主体往往通过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之一。作为一种能够化抽象为具体的重要手段,隐喻存在于人类语言的各个层面。历史上,国内外学者曾从传统修辞学角度的词句层面、认知角度的词句层面以及语篇层面三个主要维度对隐喻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丰硕,但对隐喻的动态性语义特征以及隐喻对语篇主题的构建还缺乏足够的关注。认知语言学认为,句子与语篇紧密相连,是一个连续体。隐喻是一种参照现象,概念化主体往往通过单个事物或多个事物参照的动态形式进行跨域投射,从而实现句子意义和语篇主题的完整构建。鉴于以往隐喻研究未曾深入探讨隐喻的动态性特征及隐喻对语篇主题的构建关系,本研究从“语言基于体验”和“语言基于使用”两大核心理念出发,以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理论和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定性与定量等分析方法,系统考察《孟子》中的隐喻表现、语义特征及其对《孟子》主题思想的构建作用。研究发现,第一,隐喻使用是《孟子》语篇的主要特征。通过大量的事物、事件和故事参照,孟子建构起各种不同层次的形象隐喻并将其贯穿于《孟子》的始终,成为其表达思想,发展主题的理想“抓手”。通过各种形象的隐喻,孟子成功构建起“仁政王道”“人伦之道”“圣贤之道”“性善之道”和“为学求道”等“五道”主题思想。第二,《孟子》的隐喻系统主要由单一事物和单一事件参照的“单项式隐喻”、多种事物和多个事件参照的“多项式隐喻”以及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和生活故事参照的“故事式隐喻”组成,其表现形式要比Lakoff等学者描写的概念隐喻更为多样化,且语义的动态性特征极为显著。第三,在《孟子》的“单项式隐喻”“多项式隐喻”和“故事式隐喻”的取喻参照投射中,既有“单一事物”和“单一事件”的直接投射,也有“多种事物”和“多个事件”以及“单一故事”和“多个故事”的递进式和平行式迁移投射,其表现形式要比Langacker的参照点模式更为丰富和多样。第四,《孟子》的隐喻表达带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印记,如“以艾治病”的中医文化和“仁义至上”的大丈夫气概等,反映出社会文化对孟子取喻参照以及隐喻建构的重要影响。第五,通过各类形象隐喻的构建,《孟子》的“五道”主题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上启下,铸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品格和人文特色,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本研究整合国外认知语言学的“认知参照点”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并应用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孟子》的隐喻系统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论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本研究在《孟子》真实语料的基础上归纳出“单一事物参照”“单一事件参照”“多种事物参照”“多个事件参照”以及“单一故事参照”和“多个故事参照”等参照点模式,这是对Langacker“参照点理论”的有效应用和发展。第二,本研究根据《孟子》中隐喻的取喻参照特征提出了“单项式隐喻”“多项式隐喻”以及“故事式隐喻”,这是对Lakoff等“概念隐喻”的有益拓展。现实意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本研究将国外的前沿理论应用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的研究上来,是对认知语言学本土化研究的有益尝试。其二,本研究从认知角度考察《孟子》中隐喻的单项式、多项式和故事式隐喻的表现,跳出了以往仅将隐喻研究限于某一层面研究的藩篱,这或将为更多经典著作的隐喻系统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共分8章。第1章为绪论,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对象、方法和意义等。第2章为文献述评,回顾和评述国内外学者对隐喻和《孟子》的相关研究及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本研究的思路。第3章为理论框架,介绍参照点理论及其对隐喻的认知解释。第4章至第6章分别论述参照点理论对《孟子》单项式隐喻、多项式隐喻及故事式隐喻的认知解释。第7章探讨各类隐喻对《孟子》的“仁政王道”“人伦之道”“圣贤之道”等主题的构建。第8章为结论,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研究意义,指出存在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抗凝管出厂时间、抽血顺序、标本放置方法和时间、不同厂家的试剂以不同温度储存等几个因素对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方法选用正常体检人员的抗凝血液标本使用sysmex CA53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APTT的结果1.按不同顺序分别用新出厂、出厂半年和一年的抗凝管采集的标本。2.在室温和4℃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段的两组标本。3.用三个厂家试剂经25℃孵箱存放、4℃冰箱冷藏和-7℃冷冻2
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既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和体现。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关注度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存在着片面的认识甚至误解。其中一个最典型的认识就是把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和其阶级斗争理论相等同。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内外学者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已经过时,无法给予当代的社会现实以合理的解释。本论文以唯物史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形成的增长速度过快,本应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趋于下降,技术竞争力也表现出下滑的趋势,另外我国企业创新大多集中在过程创新而忽略了较为高端的产品创新,这些现象都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寻找到提升企业创新意愿的动力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研究影响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不过很容易被忽视的是竞争在创新中起到的基础性激励作用。因此本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中药熏洗方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9月作者所在医院住院的TKA术后康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干预时间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2周后,试验组膝关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升入,以及农村金融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户收入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农村金融排斥与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依旧突出。在此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出现正是弥补了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不足,其公平、公正的理念将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三农”是我们党全面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农村家庭收入水平一直是考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
阮秉谦(1491—1585)是越南南北朝时期著名作家,他的才华和人品对越南整个16世纪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他的作品对越南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推动着越南古代中叶文学进程的发展。越南古代文学历史上,汉字作品被称为“越南汉文学”,论数量和质量在越南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就像于在照在博士论文里写到的:“越南汉诗源远流长,浩浩荡荡,历经漫长历史时期的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1)
教师书面反馈的研究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期间研究者们综合运用教学实验、问卷调查、质性研究、理论探讨和争鸣等各种方式对教师书面纠错反馈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目前仍没有令人信服的定论,反对书面纠错的声音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有研究者(例如:Sheen,2011)认为是不少实验研究的设计存在问题,缺少对应的控制组。但后续的实证研究,虽然几乎都注重了实验设计这一层面,但结果依然并不一致,有时甚至相反。之
随着“两山”理论的发展与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提出,如何实现农业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成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主攻方向。农业生态资本运营通过农业生态资本积累、转化与调控手段,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生态因素进行科学管理,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是当前乡村生态振兴战略实施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推动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发展,进一步协同农业生态资本与农民福祉间的良性互动,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研究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