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饱和黄土的工程性质与其含水率密切相关,若能通过电渗法降低非饱和黄土的含水率,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基坑及隧道工程等大有裨益。电极材料是影响电渗效果的重要因素,改善电极性能不仅可以提升电渗效率,还可以延长电极使用寿命,降低能耗,兼顾经济性。基于此,本文基于材料优选对非饱和黄土水分迁移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基于非饱和黄土电渗试验研究,从界面电阻、能耗及电渗效果等方面系统地对比了六种电极材料对非饱和黄土水分迁移的影响,并采用优选材料进行了二维模型试验;基于理论推导和试验实测对非饱和黄土电阻率与含水率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相应成果如下:(1)分别选用铁、铝、铜、镍、不锈钢及石墨6种材料作为电极,在自制试验装置内进行了多组含水率为14.2%的一维电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电极材料对非饱和黄土水分迁移效果影响显著。不锈钢电极对应阳极土体含水率的降低率最高,镍电极次之,铁电极对应的降低率最低。6种电极材料电渗效果排名为:不锈钢>镍>石墨>铜>铝>铁;(2)从六种材料中选取不锈钢和镍两种较为优势的材料进行含水率为22.2%的非饱和黄土电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土体初始含水率较高时,电渗过程中的电势损耗要明显低于含水率较低时,且不锈钢电极表现均优于镍电极;(3)采用优选材料不锈钢进行了非饱和黄土二维电渗模型试验,通过监测土体中的电势分布、电流及试验前后含水量的变化情况,研究了非饱和黄土二维电渗水分迁移规律,验证了采用杆件电极进行非饱和黄土二维电渗的有效性,为黄土工程采用杆件电极进行电渗加固设计提供依据;(4)基于理论推导和试验实测对非饱和黄土电阻率与含水率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电阻率与含水率的确定性函数表达式,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