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在临床工作中,影像医师对于CT上具有典型“快进快出”强化模式的肾透明细胞癌能够做到正确的认识和诊断,但对于一少部分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癌、嫌色细胞癌等乏血供肾癌却难以做出准确的鉴别和诊断,尤其是和一些乏脂肪成分、表现不典型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容易混淆,因此术前正确诊断两者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分析、总结了乏血供肾癌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宝石CT常规成像上的影像特征,同时运用CT能谱成像基物质定量分析及能谱衰减曲线等新技术,初步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在乏血供肾癌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能谱CT检查并经外科手术或穿刺活检取得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41例,其中乏血供肾癌为21例,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0例(19位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平扫及增强双期的能谱成像扫描模式。具体分析如下:1.肿瘤的常规特征:①临床症状;②肿瘤的发病年龄和性别;③肿瘤平扫密度;④肿瘤部位、大小及形态;⑤肿瘤边界;⑥肿瘤是否存在钙化或液化坏死;⑦肿瘤是否存在假包膜;⑧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⑨肿瘤是否延迟强化;⑩肿瘤是否均匀强化。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2.肿瘤的能潜特征:通过在能谱成像后处理软件(GSI View)上选定感兴趣区,测量并并记录各肿瘤实性部分在皮质期、实质期的CT能谱成像定量参数,比较两组肿瘤增强双期的有效原子序数、碘-水浓度、碘-脂肪浓度、标准化碘浓度、不同keV下CT值、能谱衰减曲线斜率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s, NIC)=肿瘤实性部分的碘浓度/同层面腹主动脉碘浓度;能潜衰减曲线斜率k=(40keV-100keV) HU/(40-100)。对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1.肿瘤的常规特征:与乏血供肾癌患者相比,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年龄较小,女性多见,平扫密度较高,病灶体积较小,两组肿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乏血供肾癌中15例可见斑片状或片状的液化、坏死或斑点状钙化,13例边界不清,9例强化不均匀;而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3例见斑片状坏死或点状钙化,余例密度均匀,18例边界清晰,18例强化均匀,上述参数在两组肿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显示杯口征或劈裂征,乏血供肾癌仅有2例,两组肿瘤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2.肿瘤的能谱特征:乏血供肾癌在皮质期、实质期的有效原子序数、碘-水浓度、碘-脂肪浓度、标准化腆浓度均低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脂肪(碘)、水(碘)浓度在增强双期明显高于乏血供肾癌(P<0.01)。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皮质期、实质期的不同keV下CT值及斜率绝对值均大于乏血供肾癌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皮质期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能谱衰减斜率的绝对值最大,曲线走形最陡峭。结论:1.肿瘤的发病年龄、大小、密度、边界及强化均匀度对乏血供肾癌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均有一定的意义。2.宝石CT能谱成像具有多参数、定量分析的优势,各基物质对浓度、有效原子序数、能谱衰减曲线及其斜率有助于乏血供肾癌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3.能谱成像为乏血供肾癌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