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上朗县蛇绿岩野外地质考察,室内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基本确立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朗县段)的构造演化过程,初步建立起了东段新特提斯洋的构造模式,为蛇绿岩的发育演化过程提供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朗县蛇绿岩层序单元由变质橄榄岩、堆晶杂岩(变辉绿岩)和变质基性火山岩组成。朗县蛇绿岩有着自己的特点:规模小,呈断块、残片状产出;层序单元出露不连续,均是分散的构造小块体,主要出露在拉索村、白露村-朗县和里龙村附近。朗县蛇绿岩超镁铁质岩以纯橄岩和单斜辉石岩为主,两类岩石均变质强烈。变质纯橄岩和变质单斜辉石岩具有低Na2O+K2O,且Na2O>>K2O,低P2O5以及MgO和TiO2变化较大等特点;稀土元素总量,白露村-朗县附近超镁铁质岩接近或略高于球粒陨石,里龙村超镁铁质岩稀土元素总量低于球粒陨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白露村-朗县附近地区的稀超镁铁质岩配分模式为轻稀土亏损、重稀土略微富集型,以轻稀土亏损为特征,与蛇绿岩型橄榄岩和阿尔卑斯型橄榄岩特征相似;里龙地区的稀土总量较低,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轻稀土富集可能是由于地幔交代作用造成的,说明里龙地区超镁铁质岩可能源自渗透交代的难熔地幔征。朗县变辉绿岩样品的属钙碱性系列岩石。变辉绿岩的微量元素丰度值比原始地幔值高,高场强元素(Nb、Ta、Zr、Hf、Th、U等)表现尤其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Rb、K负异常明显,显示具有MORB型岩石的特点。朗县蛇绿混杂岩的玄武岩绝大多数样品属钙碱性系列。玄武岩稀土总量偏高。拉索和白露村-朗县附近地区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略微富集的平坦型;里龙地区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弱亏损的平坦型,显示不同类型的特点,但均显示与N-MORB相似的特征。朗县蛇绿混杂岩的大离子亲石元素的丰度值普遍高于N-MORB,但拉索地区很接近N-MORB;高场强元素的丰度值也普遍偏高,但里龙地区十分接近N-MORB;放射性元素Th、U的丰度值远高于N-MORB。表明朗县蛇绿岩中玄武岩既有典型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但又不完全相同。朗县蛇绿岩的变辉绿岩锆石SHRIMP年龄为191.4±3.7 Ma,这是迄今为止在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发现的最老的岩浆活动记录,提供了新特提斯在早侏罗世以前就可能已经扩张产生的重要证据;另外一个变辉绿岩样品的年龄值为147.2±3.4Ma,两个玄武岩样品的年龄值分别为145.7±2.5Ma和147.8±3.3Ma。研究表明,侏罗纪最晚期或白垩纪最早期,在新特提斯洋壳岩石圈及南部被动大陆边缘岩石圈之下,存在彼此有成因联系的地幔柱或热点型岩浆活动,暗示当时新特提斯洋内可能发生了重要的热点和洋脊相互作用,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很可能岩石圈地幔组分有一定的影响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