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收集的112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减少漏诊、误诊率。方法:通过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入院的经显微镜下肿瘤细胞特定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最后诊断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112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病理表现、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总数112例,男91例,女2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9.54±10.05岁,年龄在39-78岁之间;(2)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共73例(64%),其次是食管16例(14%)、直肠8例(7%)、十二指肠3例(3%)、结肠及胆囊各5例(4%)、胰腺及小肠各1例(0.8%);(3)本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吞咽不畅,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共33例(29%),腹胀26例(23%),吞咽不畅23例(20%);(4)本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22例直径小于等于2cm,90例直径大于2cm,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13例,远处转移的17例;(5)112例患者中80例行手术治疗,32例行手术+化疗;(6)免疫组化诊断结果示:嗜铬粒蛋白A(Cg A)阳性率是71%,突触素(Syn)阳性率是99%;(7)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转移与病灶浸润深度相关(P<0.05),随着浸润深度增加,转移率也升高;(8)肿瘤大小、周围组织浸润深度、肿瘤标志物CEA、CA242与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x2=37.958、12.987,8.898、6.524,均P<0.05);(9)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TNM分期越高,组织学类型分级越高,相关系数为0.34651,P=0.0002;组织学类型分级越高,肿瘤标志物异常越多;(10)肿瘤转移与否是预后很重要因素之一。结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很少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不典型,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胃,很多病例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确诊该类肿瘤依靠病理检查,嗜铬粒蛋白A(Cg A)、突出素(Syn)、ki-67的共同检测可协助诊断该类肿瘤。手术治疗仍然认为是目前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