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部分城市90后学生群体体育生活方式现状的全面了解,在现有的基础上,全面获得辽宁省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群体体育生活方式的结构,促成青少年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90后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时期,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辽宁省部分城市90后学生群体的体育生活方式各个因子的均分总体来说是比较好的,集中在1.7—2.4段,也就是大部分学生选择比较符合选项,社会教育、家庭经济条件维度均分为2.78、2.58,均分较低;不同年段进行比较时,在课堂教育因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家庭经济、内部刺激、社会影响,均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初中、高中、大学,且初中与高中、大学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sig.=0.000);性别差异比较时,体育课堂教育、课外教育、外部刺激因子呈现出显著性性别差异,均女生好于男生;家庭影响、内部刺激两个因子女生均分高于男生,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城乡对比时,八个因子中均是乡镇好于城市;90后学生群体参加体育锻炼合理持续时间在年段中成倒“U”型趋势,初中、大学两端高、高中低、锻炼持续时间较少20.80%,大学持续时间在30-60分钟占总数的46.22%,其次是初中占39.48%,高中最差占总数的20.80%,高中生参加体育活动持续时间在0-30分钟。需引起重视的是,大部分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不足1小时,与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每天活动1小时的目标相差甚远。结论:(1)体育生活方式由8个维度构成,平均分集中在1.7—2.5段,建议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因素,八个因子的共同督促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主体意识(2)在年级、性别、地域比较中,部分维度存在差异性差异,建议利用社会影响和媒体传播,逐步改变学生家长体育生活方式的认识。转变教学观念,降低高中学生压力、课业负担,才有更多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向健康体育生活迈进。(3)建议由学校部门和班主任教师带头,加强早操、课间操的监管力度,创立、创新有辽宁特色的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