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短期资本的流动方向扑朔迷离,流动规模波动起伏。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一直存在’双顺差’的局面,最终导致外汇储备扶摇直上。由于实行资本账户管制和结售汇限制,央行需要在外汇市场上平衡掉多余的外汇头寸,同时在国内货币供给中冲销过多的外汇占款,这种被动的局面严重损害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抵制这种外部冲击进而维护内部均衡,央行需要借助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去减轻这种不利影响,诸如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筑坝修堤的举动就是央行被动应对上游洪水的表现。自2014年以来,上游的水量逐渐减少,出现海水倒灌的苗头,被动防洪蓄水的任务发生逆转,主动放水抗旱的角色浮出水面。水位稳定的上升是可控的,但不升反降的逆转则耐人寻味,突然的转变会打乱原有的应对措施,出现恐慌。上游水量稳定的流入不可怕,未预料到的海水倒灌则后患无穷。诸如国外直接投资和中长期外债等的资本流动不可怕,基于它的确定性和可测性央行可以做到提前应对,而易变的短期资本流动则难以琢磨,加上其起伏不定的规模,这会严重干扰央行政策目标的施行。亚洲金融危机前夕,短期资本流动的突然逆转始料未及,从而导致东南亚国家的货币政策失灵,最终引发金融危机。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全球,中国的资本账户监管也逐渐放松,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几次金融危机历历在目,为应对短期资本流动对央行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应当未雨绸缪。因此结合短期资本流动近两年来的新动向去研究它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迫在眉睫。短期资本频繁的进出会扰乱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秩序,增加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因此掌握短期资本流动的特点,找到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而测度它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最终找到应对之策是本文研究的主题。本文有如下几个发现。第一,通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指出在目前汇率存在贬值预期的情况下,短期资本流出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会被资本流出所弱化,紧缩型的货币政策会被资本流出所强化,稳健型的货币政策会变得紧缩。因而央行应格外注意短期资本流出对货币政策的这种影响,拿捏好法定存款准备金在货币供给中的角色定位,掌握好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第二,通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证实一个观点,即2014年6月中国进入短期资本大额流出的阶段,并且这种流出局面不会轻易改变。第三,本文通过非参数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短期资本流动影响了中国的资本市场、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给增长率,同时证明短期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变量(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给增长率)存在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依赖于中美利率之比。同时指出在美联储加息预期抬头的情况下,中美利率差异减小,短期资本的套利目的弱化,加上人民币贬值预期,短期资本将会大量流出中国。最后,给出了货币政策应对短期资本流动影响的政策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效监控短期资本流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和利率的国际间协调,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和有效管理汇率预期,保证货币供给的独立性,防止短期资本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防止短期资本对资本市场的冲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