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农业人才,在高校开设农业类专业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对于农业人才的需要。然而,受到高校招生人数、毕业生价值观以及我国各地区对农业人才需求的差异性等因素影响,使得农业人才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平衡。因此,对高校农业类专业人才的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农业人才数量、质量以及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对推进我国农业整体水平发展的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我国开设农业类专业的综合性高校中选取10所学校,对农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林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草业科学、农村与区域发展以及农业资源和环境等10个农业类专业进行比对分析。对所涉高校和专业按照招生人数、就业率状况、就业地区流向以及行业分布进行比较,针对农业类专业和社会需求的关系,探讨了农业类专业设置和高校培养模式之间的联系,并分析了农业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和主要影响因素。深入剖析当前农业类专业从招生到就业的现状以及从中反映的主要问题。以农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基本评价标准,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农业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农业类专业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并且从中探究当前农业人才发展中的问题,据此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类专业虽然具有良好的教学模式以及较高的就业率,但是在培养学生的数量和学生的素质水平上还不能完全达到社会的需求,其主要问题突显在就业地区过于集中、人才数量不足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以及农业类毕业生从事农业行业比率不够高。解决途径可采取以下方式。高校可以通过有效的招生政策和专业的宣传,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招生比例,以解决农业类人才与社会对农业人才需求之间的供需不平衡状况;增加实践课程,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农业类专业学生对农业职业的认同感,也使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在地区经济之间的差异上,缩小区域差距,加强对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农业的关注,在政策、财力和物力以及农业人才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农业人才在所需地区奉献自己的力量。在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农业类专业和社会农业人才需求等进行系统的梳理,结果对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农业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