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中止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maomao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同犯罪中止是共犯行为人在共同故意犯罪的发展进程中自动停止下来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使得犯罪尚未完成的一种停止形态,它是共同犯罪和犯罪中止两种形态均存在的一种特殊、复杂的停止形态。司法实务中认定共同犯罪中止的案件很多,但是我国刑法却没有对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进行明文规定。目前,我国刑法理论通说针对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是援引单独犯罪中止的标准,即“时间性”、“自动性”、“有效性”。这种认定标准对“有效性”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显得过于刚性,忽视了不同共犯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分工的不同,忽视了部分共犯人为阻止犯罪继续进行或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所作出的真挚努力。这不仅不利于鼓励共犯人改过自新,而且与犯罪既遂理论和刑法归责理论相冲突。虽然我国目前关于共同犯罪和犯罪中止的理论研究比较成熟,但是关于共同犯罪中止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需要继续加深对共同犯罪中止的理论研究。通过对犯罪中止和共同犯罪的相关概念、构成要件及分类的界定,更加深刻地概括出“共同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分析,得知共同犯罪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实施的过程中,全体或部分共同犯罪人自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或者是在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而危害结果尚未发生之时,主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犯罪未完成形态。在认定共同犯罪中止时,既要考虑共同犯罪的整体性特点,同时也不能忽略其独立性。在了解共同犯罪中止的基础理论之后,针对国内外共同犯罪中止的学术观点进行鉴评。境外值得我国借鉴学习的理论观点主要有:日本的共犯关系脱离理论和德国的准中止犯制度。共犯关系脱离理论是为了减轻那些为犯罪中止做出积极努力但是犯罪结果仍然发生的共犯人的刑事责任;准中止犯制度是对那些自动放弃犯罪并努力阻止他人犯罪但是没有具备犯罪中止有效性的行为人的从宽处罚。我国关于共同犯罪中止的学术观点主要有:整体中止论、个别中止论、非主犯能力论、切断因果关系论、行为解体论。整体中止论、个别中止论片面地强调了共同犯罪中止的整体性或独立性;非主犯能力论提出认定犯罪中止条件时的差异,但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运用。切断因果关系论、行为解体论从主客观方面认定犯罪中止,符合主客观一致的原则,但也存在不合理的一面。通过对这些学术观点的分析,结合我国目前刑法界共同犯罪中止的理论现状,概括总结出我国共同犯罪中止理论存在的不足。创造性地提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即行为人必须符合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观要件;行为人的犯罪中止要具有“时间性”、“自动性”、“有效性”,其中将“有效性”创造性划分为完全有效和相对有效,相对扩大犯罪中止的适用。运用该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来对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中的共犯人如何成立犯罪中止进行详细分析。
其他文献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将制定新法与批判、沿用旧律相结合,仿效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主要的法律形式拟定和颁布了一系列警察教育法规,是中国警察教育法制近代化进程中的可
众所周知,社区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全息缩影”,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建设和谐安定的社区。而和谐社区的建设离不开广大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本文通过对
中国古代有借闺音以抒情、言志的“男子作闺音”现象,沈从文在湘西小说创作中也深谙此道。沈从文作闺音,走过了如下心路历程: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及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法律理念和西方的法治思想存在较大的区别,几千年的历史和传统使得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与现代法治的理念格格不入。而西方传统的民主、监督、制约体制正
采用“C”法分析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内力 ,该法较常规的假定土体弹簧系数K沿基坑底下深度z线性分布的“m”法更符合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 .但由于“C”法假定土体弹簧系数K =C z,
区域人口预测方法自从其创立之初到现在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简单手工计算到现如今的复杂数学模型,派生出了统计学和人口学等多种学科领域的预测方法,而且每一种
文章从企业关联方关系的概念和特征着手,主要分析了企业关联方交易中的会计核算及纳税会计实务问题的处理方法,以期为规范关联企业交易、完善会计准则与税法提供参考。
<正>华能集团瑞丽江一级水电站(以下简称"瑞丽江电站")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旗下最大的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澜沧江公司")与缅甸联邦电力部合作
会议
<正>1.合理用药。老人患了必须用药物治疗的疾病,能用口服的,就不必注射给药。用药要注意合理恰当。用药也要因人而异,一般说,体质单薄、瘦弱、贫血、气虚的老人,切忌大寒、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反家庭暴力法》,引起了社会热议。家庭暴力的受暴者之惨痛遭遇让社会各界逐渐关注这一问题,而因此导致的另一种悲剧也愈演愈烈。部分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