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基抗高温氧化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MW-ECR)等离子体辅助下,分别以单晶硅靶、石墨靶和陶瓷SiC靶为溅射靶材,Ar气为溅射气体,制备了富硅SiC和SiC薄膜,然后将其放入退火炉中进行空气氧化。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谱、原子力显微镜及纳米压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备的薄膜的化学结构、元素配比、纳米硬度及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  1)利用单晶硅靶和石墨靶制备富硅SiC薄膜时,通过改变Si、C靶溅射功率、沉积温度、沉积偏压及真空退火温度等,研究了沉积参数对薄膜的化学结构、元素配比及纳米硬度的影响。在室温无偏压的实验条件下,通过FT-IR测试结果我们找到了合适的溅射功率为Si200 W、C300 W。薄膜中的Si元素的相对含量为75.8%,C元素相对含量为19.9%。随着基底温度的升高,薄膜中的Si元素相对含量降低,由室温75.8%减少到61.4%,C元素由19.9%增加到31.2%。随着基底偏压由0V增加到150 V,Si元素的相对含量由75.8%减少到61.0%,C元素相对含量由19.9%增加到31%。随着真空退火温度由RT增加到1000℃,薄膜中Si-C键红外吸收峰强度增加,峰位蓝移、半峰宽变窄,峰型由高斯型转变为洛伦兹型。薄膜的硬度由RT的27 GPa增加到600℃的34 GPa,当退火温度近一步增加,薄膜硬度开始降低,直至1000℃的29 GPa。  2)将室温无偏压条件下制备的富硅SiC及SiC薄膜放入退火炉中进行空气氧化,SiC薄膜经过800℃空气退火后,薄膜表层出现氧化,SiC薄膜的高温抗氧化温度为800℃。而富硅SiC薄膜经过900℃空气退火之后,才开始出现氧化,富硅SiC薄膜的高温抗氧化温度为900℃。随着退火温度进一步升高,SiC薄膜被继续氧化。在退火温度达到1000℃时,SiC薄膜氧化程度增强较明显,富硅SiC薄膜的氧化程度增强不大。SiC薄膜与富硅SiC薄膜分别经过800℃、900℃空气退火后,薄膜的机械硬度达到最大,分别为25 GPa、23 GPa。当退火温度达到1000℃时,富硅SiC薄膜仍维持较高的红热硬度,约为23 GPa,高于SiC薄膜此时的硬度值22 GPa。通过改变基底温度和基底偏压等实验参数对富硅SiC薄膜抗氧化性能影响不大,均在氧化温度为900℃时,薄膜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层,阻止了薄膜的进一步氧化。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脉冲准分子激光沉积技术的原理和现状,采用脉冲准分子激光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单分散性的Co纳米颗粒薄膜和嵌埋Co颗粒的BaTiO_3纳米复合薄膜;初步研究了不同背景气压和脉冲频率对钴纳米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及单分散性Co纳米颗粒膜的生长机理,研究了嵌埋Co纳米颗粒的BaTiO_3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结构。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结论为: 1.系统地论述了脉冲激光气相沉积薄膜技术的原理、
该文应用自洽平均场理论(SCMFT)来研究两嵌段共聚物熔体自组装的相行为.首先,为了描述两嵌段共聚物熔体平衡态的相行为,我们在一个标准的高斯链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一套自洽平
由于轻子对的产生截面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精度,而且光子对撞机可以作为正负电子对撞机的一个补充,γγ→ee过程被建议使用.γγ→ee过程也是一个可能用于对撞机亮度监测的反应
本文从介绍高速光时分复用系统的原理入手,深入地研究了超高速光时分复用系统中色散补偿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线性系统在源啁啾和残余二阶色散的作用下的最佳传输参量。从
该文从电极的角度出发,对行波型电吸收调制器的微波特性作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收集了大量有关电吸收调制器的文献资料进行调研,研究了电吸收调制器的基本原理,以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信息容量及传输速度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光子技术愈加受到重视.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光子晶体"这一全新概念,光子晶体具有操纵光子运动的性质,它有着巨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通信相关技术和应用日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围绕基于IP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两大关键技术进行讨论和研究,包括信令
利用Preisach模型研究多晶系列Sr1-xCaxRuO3(x=0.0,0.2,0.4,0.6)和Fe3O4颗粒的磁化行为。模型将磁化过程分解为可逆磁化和不可逆磁化两部分,又将不可逆磁化分解成若干个磁矩为μ0,矫
在冲击波动态高压领域中,用辐射法测量非透明材料的冲击温度以及采用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elocity interferometer system for any reflector, VISAR)、任意反射面位移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