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对雄性SD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725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组织的微结构变化、骨量减少、脆性增加以及骨强度降低为代表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其由于高发病率已成为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控制骨的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骨稳态失调引起的。大量的研究显示胆固醇会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这说明胆固醇(Cholesterol,CHO)参与骨代谢。然而,胆固醇与骨代谢和破骨细胞分化的关系存在争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HO在自噬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自噬参与骨质疏松症与骨稳态的维持,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途径是参与骨代谢和细胞自噬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与破骨细胞决定的骨吸收显著相关。但是,自噬在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本论文中通过给予SD大鼠高胆固醇饮食及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研究胆固醇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并利用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孵育RAW264.7细胞构建体外破骨细胞分化模型,探讨胆固醇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明确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自噬在胆固醇影响的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第一部分胆固醇对雄性SD大鼠骨代谢的影响目的:PI3K/Akt信号通路可以调节骨的形成和骨的吸收维持骨稳定,胆固醇又可以影响骨代谢,那么胆固醇是否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对骨代谢起到作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本章旨在通过高胆固醇饮食饲养大鼠,同时通过腹腔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研究胆固醇及PI3K/Akt信号通路在调节骨稳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构建大鼠模型,将动物分为普食组(ND)、普食+LY294002组(NL)、高胆固醇饮食组(HC)、高胆固醇+LY294002组(HL)。(2)研究不同处理对动物体成分、骨密度、骨微结构、生化指标、骨吸收和骨形成以及骨强度的影响。结果:(1)胆固醇对体重和体成分的影响:高胆固醇饮食组(HC和HL组)的体重和体脂变化不明显。(2)胆固醇降低了骨密度,破坏骨微结构:高胆固醇的引入降低了骨小梁的骨密度(HC组),破坏了骨小梁骨微结构,而抑制PI3K后的高胆固醇+LY294002组(HL组)骨密度较高胆固醇组(HC)骨小梁的骨密度上升,骨微结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胆固醇促进了骨吸收,提高了骨转换:高胆固醇饮食组(HC组)骨形成标志物PINP以及骨吸收标志物CTX-1相对于ND组均明显升高。同时,抑制PI3K活性的HL组较HC组降低了骨吸收相关标志物CTX-1和骨形成相关标志物PINP的表达,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4)胆固醇降低了骨强度:研究不同组别大鼠骨强度相关指标,高胆固醇组(HC组)最大负荷、最大断裂负荷、最大拉伸强度低于普食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HL组骨强度指标较HC组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胆固醇饮食对骨代谢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促进骨吸收,降低骨密度,损害骨微结构。而且这一过程可能与PI3K/Akt通路有关。第二部分胆固醇在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探究目的:CHO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实现的骨平衡显著相关,然而,CHO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确定。因此,本部分研究旨在探究CHO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体外培养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最适宜浓度。方法:(1)RANKL单独或联合不同浓度的胆固醇诱导RAW264.7细胞破骨细胞分化。(2)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别中TRAP蛋白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破骨细胞分化标志物NFATC1、ACP5和CTSK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3)TRAP染色法检测胆固醇对破骨细胞的分化的影响。结果:(1)胆固醇促进了 RAW264.7细胞中TRAP蛋白的表达:通过检测10μg/mL、20μg/mL和40μg/mL CHO对RANKL处理的RAW264.7细胞中TRAP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在用50 ng/mL RANKL联合20ug/mL CHO刺激RAW264.7细胞5天时,TRAP蛋白的表达量增加最为明显。(2)胆固醇对RAW264.7细胞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RAW264.7细胞经过RANKL孵育后的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然而,与RANKL组相比,在RANKL+CHO组中破骨细胞的数量增加更显著。(3)胆固醇上调RAW264.7细胞破骨细胞分化标志性mRNA和蛋白表达:通过分析破骨细胞分化标志物NFATC1、ACP5和CTSK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发现,与对照组相比,RANKL诱导组中NFATC1,ACP5和CTSK的表达显著增加。与RANKL诱导组相比,RANKL+CHO组NFATC1,ACP5和CTSK的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胆固醇可促进RANKL诱导RAW264.7细胞的破骨细胞分化,且胆固醇的浓度在20μg/mL时,能最大程度地提高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效率。第三部分 胆固醇在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中的分子作用机制探究目的:CHO通过调节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形成来影响骨稳态。然而,CHO调节破骨细胞分化的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章节的目的是探究CHO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方法:(1)使用PI3K抑制剂(LY294002)以及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分别研究PI3K信号通路及自噬在CHO促进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2)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及自噬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所涉及蛋白的表达水平;(3)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分化能力,蚀骨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骨吸收陷窝形成能力,F-actin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成环能力;(4)通过LC3B免疫荧光实验以及生物透射电镜证明CHO对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自噬的影响。结果:(1)CHO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与对照组和RANKL组比,RANKL联合CHO组细胞中的磷酸化蛋白p-PI3K、p-Akt和p-mTOR的表达最多,而经过RANKL+CHO+LY294002处理后的细胞中的p-PI3K、p-Akt和p-mTOR的表达降低;与对照组和RANKL诱导组相比,CHO处理组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B-Ⅱ的表达显著降低,P62和LC3B-Ⅰ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而RANKL+CHO+LY294002组自噬水平较CHO组增强。(2)CHO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分化:RAW264.7细胞经RANKL联合胆固醇处理组TRAP染色破骨细胞数、骨吸收陷窝、F-actin环及破骨分化标志基因和蛋白最多,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组均减少。(3)CHO抑制自噬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形成:RAW264.7细胞经CHO、RAPA及两者的联合干预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发现,细胞经RANKL联合胆固醇处理后LC3B免疫荧光较弱,自噬小体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较少,TRAP阳性细胞数、骨吸收陷窝及破骨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增多。RANKL+CHO+RAPA处理组LC3B免疫荧光增强,自噬小体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多,TRAP阳性细胞数、骨吸收陷窝及破骨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减少。结论:胆固醇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自噬促进破骨细胞分化。
其他文献
我国岩溶分布广泛,在岩溶发育区,无论是开发岩溶地下水资源,还是进行采矿、基础施工等工程活动,都必须查明区域地下水的流场特征。然而,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和岩溶地下水复杂的流动状态给岩溶地区勘察和评价带来了很大困难。特别对于管道—裂隙型岩溶地下水,裂隙和岩溶管道相互交错联系,地下水在不同流态中不断转换,其地下水流场特征更加复杂。过去对于裂隙流和管道流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于裂隙和管道介质共存的管道—裂
学位
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卵巢癌大多发病隐匿,进展迅速,加之缺乏有效且灵敏的早期诊断措施,60%以上的病人初次诊断时已属晚期。由于缺乏持久、有效的治疗手段,5年生存率徘徊在45%左右。近年,抗血管生成药物以及PARP抑制剂的应用,使部分病人受益,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卵巢癌的治疗结局。因此,促进卵巢癌发生及发展的分子机制以及诊断、预后的分子标记物有待进一步阐明。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数量远
学位
第一部分: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同期左心耳闭合在合并房颤患者的中期随访研究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及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AF发作时,心房失去正常收缩及舒张节律,心腔内血流缓慢及瘀滞,心房内凝血因子浓度升高,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使左心房处于高凝状态,同时AF继发的心房扩大引起心房内皮细胞的损伤,血小板易被激活,
学位
研究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死亡率使其成为全球癌症死亡第三大原因。尽管在过去的十年,HCC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免疫、靶向等多种治疗方式的不断改进,HCC患者的生存时间已显著延长,但由于其复发和转移的高发生率,大部分HCC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根治性治疗后5年复发率依然很高(约70%),并有15%的HCC患者可发生
学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年龄相关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主要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引起。PD的标志性临床运动症状,包括不对称静息性震颤、运动迟缓、僵硬以及姿势和步态的变化等。运动障碍导致进行性残疾,损害日常活动并降低生活质量。各种非运动症状在帕金森病中也很常见,包括嗅觉障碍、睡眠障碍、便秘、痴呆症和抑郁症等。P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控制运动系统的黑质(SN)和纹状
学位
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JP)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发病率约5%-15%左右。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若未早期有效干预,可快速出现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病死率可高达60%。肺孢子菌感染后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引发炎症风暴可以导致急性肺损伤,但是目前关于PJP发生后炎症因子表达情况尚不清楚,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干预措施更是缺乏。1
学位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mellitus,T2DM)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的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T2DM的基本特征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胰高血糖素过量分泌可能是糖尿病的重要表现之一。大约40年前,就有人提出以双激素理论来解释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目前备受临床瞩目的胰高血糖素样肽(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受
学位
研究背景肺癌被公认为全世界癌症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肺癌类型中约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70%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在被确诊时已为局部晚期或出现远处转移。肺腺癌为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分子靶向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肺癌领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也是能有效治疗非小细胞
学位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侵蚀性关节炎,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截止目前为止,尽管发现了较多的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关联因素,但是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并不是十分明确。部分学者发现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数量呈现病态性增加,并伴
学位
研究背景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作为主要的慢性病之一,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难题之一,严重威胁着世界人民的健康。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调查显示,在2019年,全球20-70岁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是9.3%,患病人数高达到4.63亿人,预计到2030年,患病率将上升到10.2%,患病人数为5.78亿人。根据IDF分区来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