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追求和现实需要。鉴于理论界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分歧和误区,实践中教师专业化推进比较缓慢,甚至面临某种困境而步履维艰。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专业化内涵的讨论,对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梳理,对教师专业化意义的追问以及对教师专业化困境的剖析,提出教师专业化推进的策略,以期统一人们对教师专业化问题的认识,尤其是对理想的教师专业的标准或实现条件的把握,理清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推进对策,为加快我国教师专业化步伐,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均衡、快速、协调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师职业要想真正成为一种专业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六个方面条件:第一,专业理想与教育理念。应该具备坚定崇高的教育理想,即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热爱学生乃至热爱教育事业。应该在认识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基础上,形成先进、明晰和正确的教育理念,即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第二,专业道德与专业精神。不仅要达到一般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而且要向教师专业精神发展。无论在何种环境和条件下,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社会发展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每个个体的生命价值并与每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联系在一起,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事业心和责任感,把终身奉献给教育事业。第三,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应该具备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丰富的课堂情境知识,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并达到融会贯通。应该具备的最独特和最本质的专业技能是教学监控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第四,专业训练与专业发展。必须接受尽可能长的高质量的专业训练,理想的专业化教师至少应具备学士学位,进而逐步要求达到硕士学位。国家和社会要保障教师不断的专业发展和进修。第五,专业地位与专业自主。应该具有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并享有较高的待遇,并在一定的范论教师专业化及其推进策略围内具有高度自主性。第六,专业组织与法制保障。必须建立完备的教师专业组织,还应该有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确保教师专业水准和专业地位的提升。 教师专业化或称教师专业社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两者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 本文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进行了梳理并指出其发展趋势:教师队伍的高学历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逐步成为大学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教师的研究能力培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依靠教师教育改革和发挥教师所在学校的作用;教师任用证书化,教师专业工作者的社会形象日趋凸显;教师教育机构和课程认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为教师专业化保驾护航。 教师专业化之所以被世人广泛关注,主要在于它具有深刻的内在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师专业化是时代进步社会变革的迫切需要;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向。 教师专业化面临困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专业理想不够高,教育理念比较陈旧;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不尽人意,专业精神不强;教师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从教能力特别是教育研究能力明显不足;教师专业地位偏低,专业组织不完备,专业自主差等。 影响教师专业化的教育外部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与时代发展的背景、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影响教师专业化的教育内部因素主要有:我国教育尤其是教师教育存在问题较多,总体教育质量不高,教师任职学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教师个人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推进策略。(一)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和改革,全面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深化教师教育机构尤其是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改革和加强高师院校的德育工作;构建完善的预备教师专业实习制度;贯彻终身教育思想,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师教育多元化;/户论教师专业化及其推进策略推进体制创新,努力探索教师教育的新模式。(二)立足校本实际,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确立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同步推进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尝试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加强师德教育和专业精神的培养;学校要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时间和机会并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和科研的考核、奖惩制度。(三)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教师个体自身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树立高远的教育理想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培养教师专业发展自主的能力;切实加强自我修养;加强学习、反思和研究;积极参与有关的培训、教研及各类专业组织活动。(四)加大投入,健全制度,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