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化工、石油、军事等领域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金属表面涂覆复合镀层是提升金属材料表面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相较于单一金属材料而言,复合镀层兼具基质金属与陶瓷颗粒的综合特性。通过在镀液中添加不同种类的纳米粒子,使得复合镀层呈现出不同的性能优势,包括耐磨减摩性、耐腐蚀性、抗高温氧化性、电催化性等性能,用以满足上述不同领域的需要。复合镀层的制备方式较为多样,例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注聚泵金属易损件表面超声-淹没射流电沉积Ni-Co-SiC织构纳米镀层机理及性能研究”(项目批准号:5197408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化工、石油、军事等领域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金属表面涂覆复合镀层是提升金属材料表面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相较于单一金属材料而言,复合镀层兼具基质金属与陶瓷颗粒的综合特性。通过在镀液中添加不同种类的纳米粒子,使得复合镀层呈现出不同的性能优势,包括耐磨减摩性、耐腐蚀性、抗高温氧化性、电催化性等性能,用以满足上述不同领域的需要。复合镀层的制备方式较为多样,例如,脉冲电沉积法、化学沉积法、电刷镀法以及射流电沉积法等。其中,射流电沉积法具有极限电流密度高、离子沉积速度快、浓差极化程度低、可选择加工区域等优点,故该方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超声波作用于射流电沉积过程中,不仅可以对镀液施加强搅拌作用,还可以抑制析氢现象的产生。超声波对镀液的强搅拌作用可以促进纳米粒子在镀液中弥散分布,从而提升复合镀层中粒子的复合量和均匀性。超声空化效应带来的瞬时高温高压环境可以抑制晶粒的过度生长,进而有效细化晶粒尺寸。因此,本文通过超声-射流电沉积技术制备Ni/Co-TiN复合镀层,对复合镀层进行相关性能测试(显微硬度、孔隙率、摩擦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等),研究工艺参数(超声波功率、射流速度、TiN添加量、电流密度)对镀层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Ni/Co-TiN复合镀层生长模型,研究Ni2+、Co2+、纳米TiN粒子共沉积机理,将基体金属结构、电场力、离子沉积速度纳入到模型中,并将TiN粒子共沉积量Vφ、TiN粒子添加量c和阴极过电位η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2)超声-射流电沉积Ni/Co-TiN复合镀层的工艺研究。从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入手,后用JMP软件进行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研究超声波功率、射流速度、TiN添加量、电流密度对镀层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方程对镀层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进行双重优化,预测出镀层显微硬度最高值为750.05 HV,表面粗糙度最低值为0.382μm,对应的工艺参数组合为:超声波功率151.06 W,射流速度1.75 m/s,TiN添加量6.19 g/L,电流密度60.15A/dm~2。(3)在最佳工艺参数的基础上开展单因素试验,探究超声波功率、射流速度、TiN添加量、电流密度对镀层表面形貌、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波功率、射流速度、TiN添加量、电流密度的增加,镀层显微硬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而镀层孔隙率、摩擦系数、磨损量、腐蚀失重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变化趋势。超声波功率为150 W时制得镀层纳米TiN粒子复合量最高(8.25 wt%),镀层孔隙率最低(2.4 N/cm~2),镀层显微硬度最高(716.35HV),镀层磨损量最低(0.65 mg),其腐蚀失重也最少(4.03 mg);射流速度为1.8 m/s时制得镀层纳米TiN粒子复合量最高(8.03 wt%),镀层孔隙率最低(2.6 N/cm~2),镀层显微硬度最高(720.03 HV),镀层磨损量最低(0.63 mg),其腐蚀失重也最少(4.34 mg);TiN添加量为6 g/L时制得镀层组织致密,纳米TiN粒子复合量最高(8.28 wt%),镀层孔隙率最低(2.2 N/cm~2),镀层显微硬度最高(718.48 HV),镀层磨损量最低(0.57 mg),其腐蚀失重也最少(3.97 mg);电流密度为60 A/dm~2时制得镀层纳米TiN粒子复合量最高(8.17 wt%),镀层孔隙率最低(2.4 N/cm~2),显微硬度最高(717.45 HV),镀层磨损量最低(0.71 mg),其腐蚀失重也最少(4.01 mg)。
其他文献
随着开采时间推移,气井积液导致产能降低。泡排、气举等单一排水方式的有效期短,组合工艺排水采气装置虽具有连续抽吸注气的优势,仍然需要长时间现场实验来确定合理的工艺组合。本文基于可实现抽吸、气举、补能等工艺的排水采气装置,设计了两种工艺选择流程并完成了相关实验验证。(1)本文基于国内某区块25口井的现场生产数据,筛选出该区块所适用的临界携液流量计算公式;在室内搭建了可模拟直井、定向井排水采气实验台,进
由于抽油杆传动存在的振动、偏磨、断脱等问题,地面驱动抽油机在低产井、稠油井、水平井的开采中无法实现高效、经济的开采要求。潜油柱塞泵兼有无杆举升和柱塞泵抽油系统的优点,在低产井、低渗井的开采中有较大潜力,但目前由于直线电机技术不成熟限制了潜油柱塞泵的使用。因此,本文设计了潜油旋转电机驱动往复泵抽油系统,由螺旋圆柱凸轮换向机构将单向旋转运动转换成与柱塞泵工艺参数相匹配的往复直线运动。主要内容如下:(1
直流开关电器作为电气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在输配电网的分断控制等方面有着大范围的应用。在大功率应用场景下,直流接触器在分断或闭合时均会发生燃弧,电弧对触头除了烧蚀作用外,还存在斥力作用,对触头的运动状态造成重要影响,在频繁操作后还易引起接触器结构的疲劳损坏。本课题以大功率直流接触器燃弧过程中电弧的气动斥力为研究对象,从实验与仿真两个方面对气动斥力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首先,设计触头斥力测试装置与
采油单螺杆泵因为其高效率和优越的井况适应能力在国内外油田应用十分广泛。螺杆泵定子橡胶在工作压差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压差超过临界接触压力时将发生泄漏,使螺杆泵容积效率降低。针对螺杆泵泄漏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从螺杆泵定子橡胶变形和螺杆泵缝隙泄漏流场分别进行分析,未能将定、转子及其之间的缝隙流体结合进行双向流固耦合分析。本文针对单螺杆泵工作中出现漏失导致泵效降低的问题,应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其
随着传统电力系统逐步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这在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严峻的信息安全威胁。继电保护装置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装置,其信息安全对于装置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电力系统侧重于研究功能安全措施,而很少研究信息安全措施,如何将信息安全措施恰当的部署进继电保护装置中,是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融合研究的重点。两安融合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大部分研究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实际的实施
在电池单体成组时,由于存在木桶效应,电池单体之间的不一致性会使得电池组的能量、功率等性能无法完全发挥出来。若要改善这个问题,则需要在电池单体组成电池组前,对电池单体进行一致性筛选。目前对电池的筛选方法大多都需要对电池进行特定工况的深度充放电试验,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时间成本、设备成本和消耗大量的电能。为了能够快速且经济的实现电池的一致性筛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
近年来,雾霾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为清除雾霾,本文设计了一款除雾霾装置,在高处喷射水流,模拟人工降雨,大范围清除雾霾。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在初步设计装置的结构方案基础上,重点通过Fluent软件仿真模拟喷嘴内部流场,应用Matlab进行射流轨迹模拟得到最远射程,从而优选喷嘴结构和布局,为喷射人工降雨除雾霾装置开发提供理论指导。装置设计方案为高塔式顶部旋转射流结构,其中高塔支撑选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具有高效、高速和高精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到高档数控机床和光刻机等精密加工领域。然而,电机直驱式结构使本身更容易受到摩擦力等扰动的影响。由于摩擦力具有低速爬行特性和临界静摩擦,当电机运行速度过零时,系统会出现位置平顶和速度死区问题。因此,本文优化设计控制系统,对电机运行时动子和导轨间的摩擦力进行补偿,提高直线电机运动控制性能。首先,对直线电机进行动力学建模并分析其矢量控制模型,为提高系
配水器作为分层注水井的重要设备之一,随着分层注水井的增多,配水器的数量也逐年增加。由于井下工作环境恶劣,配注量、水质、配注压力等复杂多变,配水器的一些关键零件会产生腐蚀、磨损及裂纹等缺陷,对配水器的强度、使用寿命及其再利用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对腐蚀后的配水器及时开展腐蚀缺陷特征分析和剩余寿命预测研究,对延长在役配水器使用寿命和油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是降低分层注水成本、提高油田开发整体经济效益的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目标分割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在现代军事作战领域中,随着军事目标隐身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侦察范围的增大,复杂场景中的红外小目标分割技术研究成为了当前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由于红外小目标数据集获取成本高,现有的数据集规模较小,深度学习模型难以得到充分的训练。针对红外小目标分割任务设计的特征提取及分割网络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军事应用场景中需要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