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当代著名遁世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所发表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自1951年问世以来,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但同时也引起了批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称此书为一首赞美诗,也有人将之斥为下流、淫秽之作,但普遍都认为小说是二战后美国青年一代心理变化的真实写照,因此在美国的战后文学中被誉为“现代经典”。对于这部“现代经典”作品,传统的文学批评大多着眼于主人公霍尔顿痛苦地与成人世界斗争的成长历程或是他不断追寻、探索的心理模式。然而,这些分析过多地侧重于霍尔顿的精神状态,而忽略了作者在深入探究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追溯这种内心矛盾与冲突的本源——霍尔顿所处的社会、文化矛盾环境。本文将从心理现实主义(一种以人物的心灵感觉和体验来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方法;体验成为心灵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因而现实成为饱含人物情感体验的心灵化的现实,心灵则与现实保持着息息相通的紧密关联)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主人公霍尔顿心理发展变化来揭示人物隐微复杂的心灵世界;同时着力探索霍尔顿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来展示客观世界的现实状况;以及作者在将两者巧妙融合时所使用的艺术手法与技巧。该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指出该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对所研究作品本身和自出版以来所经历的文学批评进行简要的概述。第二章重点介绍文中所要用到的理论(心理现实主义)及其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力图从理论上给文章建构一个框架。第三章到第五章主要结合心理现实主义的主观心灵世界与客观现实世界辩证统一的主要特点来分析该小说。以霍尔顿为代表的中上层资产阶级出身的青少年,在富足的物质生活中,找不到自我,所以陷入了空虚、迷茫、厌世的精神状态。这种丰富复杂的心灵世界与客观世界相融合,所以霍尔顿的心理实际是一种对象化的心理。同时,作者塞林格也将霍尔顿的心态、感受化作一面镜子,从他的精神演变历程和心理现实的横切面中,映照、再现现实的社会生活。这样一来,真实可信的客观世界便显现出了心灵化色彩。为了将心理内容和现实内容有机地交织起来,实现主观心灵世界与客观现实世界的辩证统一,塞林格选择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第六章是全文的结语,主要对全文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塞林格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重要意义和霍尔顿对于美国青少年甚至中国青少年的启示,以及从心理现实主义研究这部作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