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炼铁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点苍山西北,是剑川左行走滑断裂与点苍山-罗坪山西坡断裂系的交接部位。通过对该盆地进行详细地层测量和构造变形调查,获得了130多个地层产状,查明近30个断层点位,并统计分析了盆地内砾岩的成分、含量和古水流方向。研究表明,上新世三营组湖相沉积构成该盆地的大部,岩性主要为砂岩、砾岩、泥岩和薄层煤线,其中砂岩占一半以上。盆地沉积物绝大部分可能来源于其西侧的兰坪.思茅盆地。炼铁盆地东侧发育的大型正断层沿平行罗坪山走向(NNW)至少有四级,沿垂直山体走向可以分为四个断裂带。这些正断层控制了盆地的沉积作用,并发育了生长地层。正断作用开始于上新世,并且可能持续到第四纪,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表明,罗坪山西坡正断层在距今0.15Ma仍在活动。研究最终得出,炼铁盆地演化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上新世剑川左行走滑断裂在其南部转换为伸展构造,形成了炼铁半地堑盆地,并且控制了盆地的沉积过程。(二)更新世澜沧江及其支流黑惠江的快速下切,袭夺了炼铁湖盆使其消亡,形成炼铁盆地今日之面貌。
玉龙雪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青藏高原一级地势向云贵高原二级地势的过渡区。它北北西向延伸约60km,其南部最高峰海拔5596m,北部哈巴雪峰海拔5396m,平均海拔约4500m,高出其周围地区平均海拔近1000m。雪山顶部存在一个残留剥蚀面,海拔约4250m。金沙江由南向北从两座雪峰穿流而过,形成著名的虎跳峡。峡谷最大落差3900m。地质上,该山体的东西两侧被年轻的正断层围限,形成一个孤立的菱形断块山,与大理地区的点苍山构成一个Z字型地垒的南北两端。玉龙雪山主体是由泥盆纪到二叠纪的一套地层组成,石炭纪的灰岩构成其主峰。根据该区地质地貌特征,笔者运用岩石圈弹性挠曲地壳均衡理论,以古残留面为当时金沙江下切玉龙雪山的基准面,研究分析得出,在9-13Ma金沙江水系快速下切玉龙雪山,造成虎跳峡大规模物质剥蚀时,该山体没有发生差异性隆升,其顶部作为第三纪的剥蚀残山而存在。在晚新生代(5-2.5Ma),红河右行走滑断裂发生,其北西端转换为伸展构造,玉龙雪山地区发生近东西向伸展,激发了地壳均衡反弹,峰顶由此隆升了468m,加大了山体与周围地区的地势高差。而玉龙雪山与周围地区的剩余地势高差主要由构造作用(如正断层)完成,因此晚新生代玉龙雪山的隆升是由构造与侵蚀作用共同控制的结果。玉龙雪山的南东延伸部分——点苍山(4122m)同样也发生了构造伸展,但是山体没有遭受类似虎跳峡的剥蚀作用,不足以产生相当的均衡反弹因此其海拔相对要低很多。这进一步证实了地壳均衡反弹导致玉龙雪山隆升,并加大了玉龙雪山与点苍山的地势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