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阐述了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本文认为,它是一个“双论结构”。第一论是“部分先富”论,邓小平从个人的理性出发,认为在未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前,人们都有追求物质利益的动机,主张建立合理收入分配机制,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而按劳分配,可以打破过去平均主义,按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回报,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的发展。并在按劳分配带来实质上不平等基础上,邓小平创新性地提出了“部分先富”理论。第二论是“共同富裕”论,邓小平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终极目标,是“部分先富”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我们在理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关系时,就必须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先富”的“度”概念,防止两极分化。为了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的“双论结构”,本文还着重增加了理性分析的笔墨,并采用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收入分配“倒U假说”,来论证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也详尽地论述“先富”与“共富”的辨证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其次,本文探讨了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的立论基础。马克思先富、共富的理论和以毛泽东为核心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收入分配理论的正确认识,共同构筑了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就明确提出过“部分先富”的思想。这是邓小平“部分先富”收入分配理论的重要理论渊源。邓小平又扬弃地吸收了马克思、毛泽东等关于“共同富裕”的合理成份,抛弃了毛泽东“均中求富”的非合理因素,找到了“先富促共富”的收入分配理论。同时,邓小平也非常重视我国收入分配理论实践经验的总结。伴随着以家庭联包的农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兴起,它也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收入分配理论加以指导。邓小平的收入分配理论正是在实践呼唤中进行的理论创新,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全国各行各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再次,分析了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的意义。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是收入分配理论的重大创新,它重新求解了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开创了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向多样化分配方式转变的伟大变革。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为我国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收入分配模式,构建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论述了江泽民对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江泽民的最大发展与创新,是论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双论结构”,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深化了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新认识,阐明了的“两头小、中间大”合理分配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