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创新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zxx_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阐述了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本文认为,它是一个“双论结构”。第一论是“部分先富”论,邓小平从个人的理性出发,认为在未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前,人们都有追求物质利益的动机,主张建立合理收入分配机制,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而按劳分配,可以打破过去平均主义,按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回报,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的发展。并在按劳分配带来实质上不平等基础上,邓小平创新性地提出了“部分先富”理论。第二论是“共同富裕”论,邓小平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终极目标,是“部分先富”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我们在理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关系时,就必须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先富”的“度”概念,防止两极分化。为了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的“双论结构”,本文还着重增加了理性分析的笔墨,并采用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收入分配“倒U假说”,来论证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也详尽地论述“先富”与“共富”的辨证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其次,本文探讨了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的立论基础。马克思先富、共富的理论和以毛泽东为核心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收入分配理论的正确认识,共同构筑了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就明确提出过“部分先富”的思想。这是邓小平“部分先富”收入分配理论的重要理论渊源。邓小平又扬弃地吸收了马克思、毛泽东等关于“共同富裕”的合理成份,抛弃了毛泽东“均中求富”的非合理因素,找到了“先富促共富”的收入分配理论。同时,邓小平也非常重视我国收入分配理论实践经验的总结。伴随着以家庭联包的农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兴起,它也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收入分配理论加以指导。邓小平的收入分配理论正是在实践呼唤中进行的理论创新,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全国各行各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再次,分析了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的意义。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是收入分配理论的重大创新,它重新求解了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开创了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向多样化分配方式转变的伟大变革。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为我国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收入分配模式,构建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论述了江泽民对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江泽民的最大发展与创新,是论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双论结构”,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深化了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新认识,阐明了的“两头小、中间大”合理分配新格局。
其他文献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水资源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为了实现水资源价值的可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对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价值
由于超高层建筑自重大,所以基础底板的厚度较大,配筋量大于一般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基础底板钢筋施工中选用型钢支架作为上皮钢筋的支撑体系具有安全、经济、便于施工等优点,合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快速转型时期的两个重要目标;关注一国经济的经济增长不仅要关注增长的源泉更要关注增长的结果;就业结构变迁既是考察一
俄国农村传统的村社制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在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民合作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农民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生产安全及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和危害。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应急快
羊泰勒虫病(Ovine and caprine theileriosis)是媒介蜱传播的由泰勒科泰勒属的原虫寄生于绵羊和山羊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内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
近年来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和灭绝严重,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视,很多学者把视角转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上来。随着研究的步步深入,怎样选取
SP (stated preference)调查与Logit模型被广泛应用到我国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研究中,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许多研究并没有关注问卷实验设计方法对模型预测精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营销作为企业谋取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领域,得到了企业的分外重视.但是,企业间的营销竞争经常处于一种混乱状态,造成了营
在“速度经济”环境下,敏捷、迅速地满足顾客多元化需求是企业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的关键,企业的敏捷性研究显得越发重要。本文总结回顾了企业敏捷性的概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