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西厢诸宫调》英译本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mg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大戏剧家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家喻户晓,并且有多个英译本,也是戏剧翻译研究学者重点关注的对象。然而人们对于《西厢记》的母本《董西厢诸宫调》却知之甚少,对其英译本的研究更是空白。《董西厢》是由金代(12世纪)诸宫调作家董解元根据《莺莺传》创作的,是今存诸宫调中惟一的完整作品,是中国戏曲文学种类中的一朵奇葩。作者董解元,其名不详,“解元”为金代对读书人的敬称。诸宫调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因为它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所以称为诸宫调。自14世纪后期,《董西厢》在中国国内渐渐为人遗忘,直至1912年,其卓越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才再次为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发掘。美国塔夫斯大学文理学院教授陈荔荔于上世纪70年代将其译成英文,译本被收入《剑桥中国历史文学和制度研究丛书》,得到西方读者的认可和好评。正如英国华威大学教授苏珊·巴斯奈特所言,戏剧翻译研究一直是翻译研究领域的“迷宫”,最为困难,也最为研究者所忽视。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本文作者选择《董西厢》作为研究对象,以戏剧翻译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探讨戏剧中说白和唱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戏剧翻译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视角和语料。本论文共由五个章节组成。本文首先对文章构成进行概述,其后从戏剧和戏剧翻译的定义入手,于第三章详细展开戏剧翻译理论探讨。第四章以《董解元西厢记》英译本为切入点浅析这一特殊戏剧文本的翻译。最后一章,做出总结并重点分析译本中存在的问题。希冀从上述论述中将诸宫调翻译策略和原则略总一二,进行分析整理并提出自己对该文本翻译的一点拙见,旨在将我国精粹发扬光大的同时对戏剧翻译研究的学者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ところに、ところへ、ところを三个词的研究,辞书类主要有松村明的《大辞林》、《日语句型词典》、王锐的《日语惯用型详解》、吴侃的《日语惯用句型手册》
对英语句法特别是复合句的研究早在19世纪初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注意,随着世界语法研究的发展,对英语复合句的研究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复合句进行了研究(Qu
本文以Halliday提出的主位述位理论及Danes的主位推进理论为基础,提出假设:主位推进理论与语篇连贯性以及文章结构、内容统一等方面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
板栗为壳斗科栗属植物,生长迅速,管理容易,适应性强,既是优良的果树,又是绿化荒山的造林树种.栗树与其他果树相比,有五方面的优势:一是生长迅速,寿命长,一年栽树,百年受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