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家庭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的生存、发展、保护作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基础,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当前我国社会儿童群体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交往行为的缺失已经成为现今儿童的普遍问题,直接导致一系列其他儿童行为问题,如人际孤独、社交恐惧症、自我中心等。交往行为是儿童健康成长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直接影响着他们成人以后的社会交往。居住区作为儿童除了学校的另一个行为发生的重要场所,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健全的社会性人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正是以儿童交往行为作为切入点,结合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环境行为学、儿童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选取多个居住区案例进行实证调研与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①儿童心理、行为与住区空间的相关理论研究。重点分析了儿童交往行为特征、方式等,并对居住区外部空间类型进行了划分,为本文实证研究提供了科学系统的理论分析方法。
②住区外部空间儿童交往行为的实证调研与分析。选取了大连市有代表性的多个居住区案例进行实地调查、问卷及访谈,通过大量的调查统计,总结出住区外部空间易诱发儿童交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及当前新建住宅区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③研究总结。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总结出住区外部空间易促进儿童交往行为发生的空间特征,以及对应的具体空间设计要点。
总之,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希望能对当前居住区建设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今后居住区规划理论的完善提供实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