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戏剧是毋庸置疑的世界文学经典,吸引着许多文学爱好者对其进行研究。莎士比亚戏剧引入中国一百多年期间,许多优秀的译者尝试对莎剧进行重新演绎,创作出不同风格的汉译本。通过文献阅读,笔者发现20世纪下半叶至今的莎剧汉译研究或关注探讨语言层面的问题,如个别字、词、句、段落等的汉译,或对比研究不同莎剧汉译版本,少有定量研究。此外,纵观中外关于话语标记的研究,大量文献是关于话语标记的功能,主要是语用功能在交际中的表现和实现,而话语标记的汉译研究则是近年来刚兴起的课题。随着语用学与翻译研究的日益结合和语料库翻译学的蓬勃发展,采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从语用角度探讨话语标记的汉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考虑到话语标记主要出现在口语中,而戏剧文本极具口语化,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莎剧中话语标记“why”的汉译探究上。本文基于上海交通大学翻译与辞典学研究中心的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利用ParaConc软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尝试从翻译功能对等角度比较三位大家——梁实秋、朱生豪和方平——对莎剧中话语标记“why”的汉译,研究三译者在翻译话语标记“why”时所呈现的翻译风格异同和动因,希望能进一步弥补莎剧汉译研究领域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