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书画赖以绢质楮素,承载古人幽微之境。奈何楮素不坚,历代兵火丧乱、霉侵蠢噬,多散佚残破。幸而传承千载之传统书画修复技艺,维书画流转也。然其弊,亦不可不察也,缺乏统一的科学的基础,也无对书画自身诉求的“解读”,加之修复者本身素质的良莠不齐,致以修复效果千差万别。传统的修复理念可察之古人性灵,关乎书画本体;而西方修复理论以布兰迪《修复理论》为代表,辩证对待艺术品各种价值,科学的权衡后进行干预,且具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书画赖以绢质楮素,承载古人幽微之境。奈何楮素不坚,历代兵火丧乱、霉侵蠢噬,多散佚残破。幸而传承千载之传统书画修复技艺,维书画流转也。然其弊,亦不可不察也,缺乏统一的科学的基础,也无对书画自身诉求的“解读”,加之修复者本身素质的良莠不齐,致以修复效果千差万别。传统的修复理念可察之古人性灵,关乎书画本体;而西方修复理论以布兰迪《修复理论》为代表,辩证对待艺术品各种价值,科学的权衡后进行干预,且具有严谨的理论体系。而“吾随物性”修复原则正是在中国传统书画修复观念的基础上,引入西方修复理论观点而提出的,是一条真正适合中国书画作品的修复理论之路。益宣王朱翊鈏《行草书五言诗轴》修复案例,正是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完成修复方案设计和修复操作的实践。遵循传统的修复技术,对材料层面的修残补缺,发掘作品艺术“潜在一体性”,恢复其生命力,复归“气韵生动”的审美要求。修复中根据作品本身属性、艺术特性和展陈环境,将作品原先日式装裱,替换为中国明清文人装裱样式,使装裱的民族性得以回归。
其他文献
《种芹人曹霑画册》藏于贵州省博物馆,1989年经全国书画鉴定小组鉴定该画册中的诗、画同属清代乾隆时期的作品,但作者是否为曹雪芹,尚待考。《种芹人曹霑画册》的出现吸引了一大批学者的研究,有很多学者认为《种芹人曹霑画册》的作者是曹雪芹,此画册的第六张“西瓜图”中出现的书法笔体,跟北京曹雪芹故居遗留下来的书法笔体是基本一致的。本文试图通过了解《种芹人曹霑画册》中的八张页面的画面风格、诗文、印章等,并参照
清代艺术家石涛(1642-1707)在《画语录》中提出:“夫画,从于心者也”(以下简称“画从心”)贯穿于全书,在300余年的石涛研究中,这一理论从隐含到公开,从间接到直接,逐步形成《画语录》核心思想“一画”理论相比肩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石涛研究的基础上,将“画从心”与“一画”从语言含义、功能、艺术理论体系中的角色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二者具有同一性的结论。在语义方面,“画从心”与“一画”在石涛《画
作为民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私立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美专”)在近现代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公办美术学校。在现有研究中,相较于上海美专洋画教育、洋画社团的广受关注,该校的中国画教育常被选择性忽视,或被以“维护传统文化”的论调草草讨论之。本论文通过深入研究上海美专教师个体、特定中国画教师群体在该校各历史阶段提出的中国画教学策略,试图归纳出中国画教育在私立美术学校中的独特发展路
这是一篇关于德加素描的个案研究,德加作为十九世纪的素描大师,其素描集学院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等元素于一身,独具面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自德加素描构图、线条和光影三个角度入手,对其素描构图上随意性,线条的力量感且模糊,光影明确自然等特点进行分析论述,德加素描特点不是某一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受诸多原因综合影响的;第二部分,以文献分析和图片对比等方法,从时代背景
在多年的雕塑创作研究和实践中,笔者一直在创作主题、创作形式、表现手法等问题上进行着艰苦的探索。本文从雕塑的起源入手,通过对现有文献和实例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势”在雕塑创作中的重要性和规律性。本文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阐释了雕塑的“势”。空间上的“势”是雕塑本身的运动,时间上的“势”是指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受到人文思想变化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汉代墓葬雕塑中优秀作品的分析,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以及对个人雕塑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作为后印象派的杰出代表,一直都是艺术史论家们研究的重点。但是目前国内对塞尚艺术实践的研究既不够深入,也未能解释清楚塞尚为何被大家称为“现代艺术之父”。从表面上看,塞尚和科学技术之间并没有很直接的联系,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文从艺术与科学历史性关系的视角出发,借助国外艺术科学史和艺术技术史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欧洲光学理论与艺术史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社区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稳定,而社区档案建设是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社区档案的建设质量对于社区和谐发展有着一定影响。基于城乡平衡发展战略和区域均衡发展政策,本文主要目的是对记录基层群体生活的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提出优化策略。通过调研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现状,发现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在管理人员方面、管理规范方面、档案资源方面以及档案信息服务方面均存在问题和不足。借鉴学习国内外社区档案建
由消费文化的主导、科技进步的促进与传播媒介变化的影响下生长起来的卡通造型艺术,其借鉴卡通的视觉形式后创作的艺术作品,承载了在商业社会和消费文化中成长的一代人对生活与自我的诠释。在展开对卡通造型油画诸项形式语言的分析与典型作品的分类展示后,本文展开对卡通造型艺术优劣性的思考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在内在的批判反思与外在的产业链建设两个角度作出解析与构想。
如果说众多艺术表现形式是一首悠扬的乐曲,那么绘画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绘画是以线、色、面等元素为主在二维平面上绘制出具有一定内涵的平面视觉的艺术样式。与绘画相比,造型的表现力、体积感则是浮雕艺术表达的重点。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家则经常把浮雕感作为评判绘画的标准,到了现代,平面的绘画与三维的浮雕更是在空间形态的认识和表现上都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丰富性。因此,我选择研究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与浮雕感在空间上
油画艺术在传入中国伊始就是以具象的面貌出现的,建国以来我们又基本沿袭苏联学院派的具象教学模式。具象油画在中国油画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西方的油画领域也是较为重要的绘画形态,影响着当今中国油画创作者的创作模式与理念,同样也影响着我本人的艺术创作。具象油画作品中的“抽象”观念,是为了跳脱出自然物象的客观限制,了解其真正的内在本质而存在。对画面的抽象化处理则是艺术创作者根据客观现实以及自身创作经历、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