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抽穗期和株高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因此,研究这些性状具有非常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然而这些性状都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同时受到多个主效和微效QTL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抽穗期和株高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因此,研究这些性状具有非常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然而这些性状都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同时受到多个主效和微效QTL的控制,利用分子标记连锁图和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对这些QTL的定位。
本研究以珍汕97为轮回亲本,普通野生稻为供体构建BC2F1群体,从中选择一个与珍汕97表型明显不同的单株BC2F1-15,经过连续4次自交获得回交重组自交系BC2F5群体,用该群体进行产量性状QTL定位。用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26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标记对BC2F1-15单株进行基因型分析,发现在水稻第2,3和12染色体全部纯合珍汕97的背景,而其余染色体上均有野生稻片段的导入。在BC2F5群体中,结合单标记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共定位4个抽穗期、3个株高、5个每穗颖花数、2个千粒重和1个单株产量QTL。第4染色体RM567附近检测到开花期,株高,每穗颖花数和千粒重QTL;第10染色体RM258和RM590附近分别有一个抽穗期和每穗颖花数QTL,但这两个QTL位点野生稻等位基因表现相反的效应;在第7染色体RM481-RM2区间,定位到抽穗期,每穗颖花数和产量QTL,野生稻等位基因表现增效作用;另外,在除RM258附近的每穗颖花数QTL位点,其余4个都表现为野生稻等位基因型均具有增效作用。结果表明野生稻携带有增产效应的等位基因,普通野生稻中有利等位基因无疑是水稻遗传改良可资利用的新资源。
利用表型差异巨大的两亲本构建作图群体能定位到更多的QTL。我们利用大粒亲本南洋占为受体小粒亲本川7为供体构建的导入系BC4F2用于千粒重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QTL定位,在千粒重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有分离的BC4F2的家系中鉴定了每个家系20个单株的背景,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共定位到P值小于0.01的QTL位点15个,3个每穗实粒数的QTL,分别为qGpp1、qGpp6和qGpp8,效应最大的为qGpp8具有15.6粒的加性效应,2个每穗颖花数QTLqSpp3和qSpp12,4个株高的QTL分别为qPh6、qPh7、qPh8和qPh10,qPh6的加性效应最大,具有增加12.6厘米作用,3个抽穗期QTL,分别为qHd3-1、qHd3-2和qHd6,3个千粒重的QTL,分别为qTgw2-1、qTgw2-2初qTgw3,均为南洋占等位基因型具有增加千粒重的作用,加性效应最大的为qTgw3,南洋占等位基因型具有增加7克千粒重的作用。
其他文献
抗菌涂层包装是活性包装的一种,由于其安全、经济和高效等优点,现在已经广泛的被人们关注。论文围绕抗菌涂层薄膜开展研究,制备出载nisin和Sodium L-lactate的壳聚糖(CS)/聚乳酸(PLLA)薄膜,并对膜机械性能、阻隔性能以及抗菌性能进行系统评价。1.利用壳聚糖(CS)和聚乳酸(PLLA)为原材料制备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结果显示,CS和PLLA之间通过氢键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相互作用早期信号转导成为近年来共生体系研究的热点问题。共生信号转导研究中,苜蓿和百脉根两种模式植物部分关键信号转导基因相继克隆。对这些关键基因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揭示其相互调控因素,有利于阐明共生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酵母双杂交技术为搜寻信号转导基因调控因子提供了一条有利途径。离子通道蛋白POLLUX是共生信号途径上游的关键功能基因,其突变后,百脉根除不能结瘤外,生理上失去了钙离子振
底泥是湖泊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也是湖泊内源性氮磷的主要来源,底泥对于氮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一定条件下底泥中吸附的氮磷又会释放出来。因此,开展底泥对氮磷的吸附与释放的研
催化发光分析方法具有实验设备相对简单、信号响应迅速、重复性好、信号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关系以及无背景散射光干扰等一系列优点,受到了人们持续广泛地关注。作为一类固体碱催化剂,水滑石类纳米材料,具有碱催化活性位点高度可调的优点。本文利用其对催化发光体系进行辅助研究,开拓了催化发光分析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另外,合成了性质更为优异的水滑石负载金纳米催化发光传感复合材料,使得开发出的催化发光传感器成功地应用于低
本论文综述了目前锂离子二次电池各类正极材料的研发概况,提出了未来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一是将现有材料制成纳米级正极材料,发挥纳米材料的独特优势,使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 二是积极努力研制新型高能材料,代替目前价格昂贵的钴酸锂材料。对应于正极材料的新的发展方向,论文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采用溶胶凝胶法-柠檬酸络合法制备超细LiMn2O4和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新型正极材料LiFePO4。为了制
Ni-Co-O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因为其具有价格低廉、电化学性能好、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对于Ni-Co-O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的合成方法和电性能优化,但是对于合成该材料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却少见报道。因此,本文针对以NiSO4·6H2O、Co(NO3)2·6H2O和氨水体系合成Ni-Co-O复合材料的两个重要反应过程:共沉淀过程和热分解过程,进
传统粉体光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光生载流子传输能力弱、可见光响应差以及材料稳定性低等缺点,导致其光化学转换能力下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由于其层板可引入种类、比例可调的光响应活性组分(Ti, Zn),是一类能带、电子结构可控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本论文基于NiTi-LDH独特的结构及其光催化属性,将其与具有高速载流子传输性能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或Ag纳米颗粒复合,制备LDH基复合
细胞核的重编程可以通过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卵母细胞,将体细胞和胚胎干细胞进行融合,以及向体细胞中转入几个转录因子例如Oct4,Sox2,C-myc,Klf4和 Nanog的方法实现,然而细胞核的
本文在对国内外乙苯/苯乙烯工艺技术进行充分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国内工艺技术对原齐鲁苯乙烯装置进行改造和扩能的技术方案,为企业和国家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