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重要病理特征。多项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可能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已有研究在动物和细胞水平中证实了EGFR基因表达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重要病理特征。多项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可能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已有研究在动物和细胞水平中证实了EGFR基因表达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而EGFR基因多态性与人群中PD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尚无报道。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来探讨EGFR基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汉族人群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70例中国汉族受试者,包括病例组的435例PD患者以及435例与病例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抽取所有受试者的静脉血进行DNA提取,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EGFR基因的选定位点(rs730437,rs3752651,rs11506105)进行基因型检测。应用SPSS 21.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之间的差异,P小于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来评价各位点基因多态性与PD之间的潜在关联。结果:研究发现rs730437与rs11506105多态性与PD发病有关。对于rs730437位点,P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A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C:OR=0.742,95%CI=0.553-0.996,P=0.047;C:OR=0.756,95%CI=0.599-0.954,P=0.018),这表明rs730437位点的C等位基因为PD保护性等位基因,AC基因型携带者的PD发病风险较低。在显性遗传模型中,CC+AC/AA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亦存在显著差异(OR=0.726,95%CI=0.549-0.958,P=0.024)。通过校正性别因素的影响,亚组分析表明在早发型PD(EOPD)患者及对照组之间,上述rs730437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C=0.024,PC=0.005)。对于rs11506105位点,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G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OR=0.778,95%CI=0.617-0.981,P=0.034),其GG基因型可降低PD发病风险(GG:OR=0.438,95%CI=0.290-0.915,P=0.028)。在隐性遗传模型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患者GG/GA+AA基因型频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465,95%CI=0.224-0.965,P=0.036)。校正年龄因素的影响,亚组分析显示PD女性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较低,差异显著(PGG=0.024,PG=0.007)。然而未发现rs3752651多态性在PD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别校正年龄和性别混杂因素的影响后,我们发现rs3752651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存在的微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我们检测到EGFR基因上述三个位点所构建的七种单倍体模型,其中AAT单体型与PD易感性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8)。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EGF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散发性PD的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rs730437位点的C等位基因和rs11506105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PD发病的保护性因素,未发现rs3752651位点与PD发病之间的显著关联。考虑到本研究的局限性,需要进行针对不同种族群体的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以进一步分析EGFR基因与PD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近年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接受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治疗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率较高,严重影响LT的疗效。本文分析HCC患者LT术后肿瘤复发的临床特点;比较符合米兰、杭州标准及超出杭州标准的LT受体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探讨影响HCC患者LT术后肿瘤复发和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14年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病变多起自直肠,可逆行性延伸至乙状结肠、降结肠甚至全结肠。既往无创性评估UC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主要依据炎症指标的变化。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免疫球蛋白对UC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及激素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作用,但研究尚不足。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不同疾病活动度的UC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e globuli
目的:总结并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及致病菌耐药的变化趋势。旨于加深对该病的理解,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10年间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174例确诊IE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基础心脏病史、辅助检查、预后危险因素、致病菌及耐药情况等。按照IE患者就诊时间先后,将病
目的:探索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衰弱状态患者营养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通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渡云数据库筛选出2013年至2020年间符合条件的慢性肾衰竭患者381例进行系统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方式、透析时长等一般资料,同时监测患者入院时测得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目的:总结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儿婴幼儿期的临床特征,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早期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20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儿科经基因检测确诊的10例年龄小于2岁的PWS患儿。8例患儿确诊后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治疗,疗程均大于2年,其中1例随访5年。(1)总结PWS患儿婴幼儿期的临床特征。(2)疗效及安全性评估:(1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人体血液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主要病理机制为骨髓中异常增殖的浆细胞产生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其可对全身多个脏器组织造成损害。肾损害(Renal impairment,RI)是MM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器官损害,而肾功能的水平是决定MM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初诊MM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探索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哮喘行动计划中支气管哮喘儿童依从性情况,判断依从性差异对支气管哮喘控制情况的影响,评估电子版《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在门诊对于5岁及以下儿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评估5岁及以下支气管哮喘儿童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纳入2017.08—2019.12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哮喘门诊首次确诊4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均予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研究目的: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CPS)是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先天性心脏病。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是目前治疗CPS的首选方法,然而CPS介入治疗技术难度高,国内仅少数医疗中心常规开展CPS介入治疗。本研究旨在评价本中心PBPV治疗CP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总结临床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T1DM)儿童青少年乳糜泻(CD)相关抗体,了解CD相关抗体情况,以及与生长发育、CD相关症状和代谢等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儿科诊治的76例T1DM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长)、体重、糖尿病病程、胰岛素用量(精确到0.01U/(kg·d))、胰岛素治疗方式等;记录患儿腹痛、腹泻、腹
第一部分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目的:通过测定极早产儿生后24h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分析极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单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