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大量研究表明中医中药在促进萎缩胃粘膜腺体细胞新陈代谢、降低该病复发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主要取决于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标准对临床医生的有效指导。然而,目前CAG中医分型缺乏统一标准,大大制约了中医药对本病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本课题在研究CAG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辨证用药的基础上,探讨中医证型与不同病理变化的相关性,进而探讨CAG的规范化治疗,从而为临床治疗CAG提供有力的参考。方法:本研究由文献研究和临床病例观察研究两部分组成,通过对中医辨证施治CAG的文献以及对临床上收集的100例CAG病人的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计量分析,探讨CAG的中医证候特征、辨证用药,将100例CAG患者证型的分布和年龄、病程、有无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等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文献研究中CAG有五种证型最为常见,依次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血证。脾胃虚弱证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肝胃不和证常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为基础方药加减;胃阴不足证常用一贯煎或沙参麦冬汤加减;脾胃湿热证常用清中汤为基本方加减;胃络瘀血证常用丹参饮或失笑散为基础方加减。临床研究可见,本组患者小于35岁者所占比例最低,以50-65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不同病理之间各证型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五种证型的分布与病理有无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有一定的关系,不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者以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及胃阴不足证为主要证型,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者以胃络淤血证为主要证型。临床研究中各证型出现频率依次为脾胃虚弱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淤血证。结论:临床病例观察研究与文献研究所得CAG主要证型大体上是相似的,本研究揭示了CAG中医证候特点,有无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规律。该病局部病灶病机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宏观辨证证型,证型分布与不同病理变化等密切相关,但二者也会出现分离现象。CAG局部病灶病机特点可以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提出了局部病灶之胃粘膜腺体萎缩以腺体细胞再生为期;整体环境辨证之气血阴阳,以平为期的治疗理念,同时兼顾局部和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