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重金属引起的环境污染及其健康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砷(As)作为“五毒元素”(汞、镉、铅、铬、砷)之一,其环境危害和健康安全特别受到重视。砷已被列为美国超级基金修复的污染场地中位居第二位的无机污染物。本课题以砷污染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以生石灰和亚铁盐作为辅助剂与稳定剂对两种砷污染的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和有机复合污染土)进行稳定化处理。结果表明,外源铁的加入量与土壤中砷含量(Fe/As)的摩尔比达到6:1~8:1,CaO投加比例为0.05%~0.1%(w/w),养护期为7天以上,土壤最佳PH为7.1~7.5,两种供试土源的稳定效率可达85%以上,且效果恒定。通过化学浸出、生物法、形态及结构等评估研究,探究有效态砷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转化机制和土壤微观结构的变化。1)不同浸出评估方法,有效态砷的浸出浓度不同。化学形态连续提取法的浸提浓度最高,毒性特性浸出法相对较低,国标和合成沉降浸出法浸出浓度最低。2)浸提剂pH在2.88~6变化时,随pH增大,总有效砷的浸出浓度减小;pH在7-9变化时,随pH增大有效砷浸出浓度也相应增大。3)化学形态连续提取结果进一步表明,土壤有效态砷的稳定化处理主要是将有效态砷转化为弱结晶铁铝或铁锰水化氧化物结合态、结晶铁锰或铁铝水化氧化物结合态。生物有效性评估SBET (Simple Bio-accessibility Extraction Test)结果显示,稳定化处理后,两种土壤的有效态砷的生物可给度均明显降低,分别降低22.2%和13.2%,其生物有效性的变化趋势和化学浸出结果基本一致。联合微观物理表征方法(XRD/EDS/SEM)表明稳定处理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有新物相羟砷铜矿(As2Cu5H4O12)产生,而有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稳定前后都存在羟砷铜矿,但是稳定后含量增加,两种土壤均没有铁砷矿物生成。SEM成像表明晶体内部结构并无明显重组现象,主要矿物成分的外观形貌几乎无变化,只是颗粒大小随着浸提略有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