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皮肤是一个重要的给药部位,但是,皮肤是人体的外层屏障,角质层在防御外来毒素对机体入侵的同时,也限制了大部分药物的经皮递送。近年来,纳米乳在促进药物经皮吸收方面的作用备受关注。但是由于皮肤结构复杂,纳米乳能否整体进入皮肤,至今还未得到明确的证据。荧光标记为研究纳米乳经皮转运提供了良好示踪工具,但是传统的荧光探针从纳米乳中释放后,仍然具有荧光信号,并不能区分完整纳米乳信号和游离探针信号。本文采用一种新型水淬灭荧光探针(P4)实现纳米乳的整体识别,该类探针具有灵敏的水淬灭特性,当其包裹在纳米乳内部可以发出近红外荧光,一旦纳米乳破裂,探针释放遇水,则荧光分子经由分子间π-π堆积而荧光淬灭。另外,纳米乳中包载传统荧光探针C6模拟载带的药物。本文通过纳米乳整体识别荧光技术,考察不同粒径纳米乳在完整皮肤和经微针处理皮肤的透皮转运情况,同时研究皮肤中纳米乳被抗原递呈细胞摄取的可能性。 方法: 1.本文采用膜乳化仪和高压均质机分别制备了同时包载P4和C6的不同粒径纳米乳。 2.三种不同粒径纳米乳给药后,不同时间取下给药部位皮肤,冷冻切片,使用DAPI对细胞核进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乳经皮转运情况。 3.同时,使用CD1a对APCs进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乳与APCs信号的分布,探索其被APCs摄取的可能性。 4.另外,考察了NE-80和NE-500在经微针处理的皮肤中经皮转运情况。 结果: 1.纳米乳的粒径分别为:80 nm(NE-80)、200 nm(NE-200)和500 nm(NE-500)。透射电镜观察,各粒径纳米乳均呈球形,且表面光滑。以荧光强度和粒径为指标,考察了三种粒径的纳米乳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发现介质的pH及表面活性剂对纳米乳的稳定性影响极小。 2.粒径对纳米乳的经皮转运有较大影响;毛囊途径是纳米乳渗透进入皮肤的主要途径;小粒径纳米乳可以穿透角质层到达活性表皮层,但无法进入真皮层;小粒径纳米乳更容易进入毛囊;皮肤中纳米乳可以释放载带药物,经扩散进入皮肤深层。 3.皮肤中纳米乳信号与APCs信号重叠,表明皮肤中纳米乳可能被APCs摄取;毛囊中聚集的纳米乳可能被毛囊周围APCs摄取。结果表明,纳米乳具有潜在的经皮免疫作用。 4.微针处理破坏角质层可显著促进纳米乳的经皮转运;粒径仍然对于纳米乳在经微针理的皮肤透皮转运有一定影响,小粒经纳米乳具有更好的透皮效果;载带药物可从纳米乳释放,扩散进入皮肤深部。 结论: 1.本文制备了同时载有 P4和 C6的不同粒径纳米乳,荧光探针能稳定地包裹于纳米乳中,且纳米乳在不同介质中稳定性良好。 2. P4水淬灭溶液不会在皮肤中荧光复现,ACQ荧光信号可以用于纳米乳在皮肤中的整体识别。小粒径纳米乳可以完整地进入活性表皮,但不能到达真皮层;相对于跨角质层途径,毛囊是小粒径纳米乳进入皮肤的主要通路;大粒径纳米乳不能完整地进入皮肤,只能在角质层聚集;皮肤中纳米乳可以释放载带的药物分子,经扩散进入皮肤深部。 3.皮肤中纳米乳可能被APCs摄取;毛囊中聚集的纳米乳可能被毛囊周围APCs摄取;纳米乳具有潜在的经皮免疫作用。 4.通过微针破坏皮肤完整性,可以显著提高纳米乳的经皮转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