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如何推动创业实践已成为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备高等的、专业的文化知识以及年轻人自身特有的创新精神,按理来说应该是创业大潮的主力军。但是,从国内的调查研究与实际观察结果来看,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实际创业率不容乐观,很多大学生虽有创业意愿,但最终并未形成创业行为。这种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背离的认知失调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发展。本研究基于“意愿—计划—行为”的基本思想,引入创业实施计划、创业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感等变量,重点探讨了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之间的内在机制,以期对这种失调现象进行解读。本研究首先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创业意愿、创业实施计划、创业行为、创业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感的理论模型,并基于相关理论和文献推导出了八组假设。随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量表对各构念进行了测量,并选取我国南京地区的8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取数据,并使用SPSS、 AMO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意愿对创业实施计划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实施计划对创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实施计划在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关系间起中介作用;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意愿到创业实施计划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而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实施计划和创业行为间起正向的调节作用;社会支持感在创业意愿到创业实施计划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而社会支持感在创业实施计划和创业行为间起正向的调节作用。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研究分别从创业意愿、创业实施计划、创业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感等角度对大学生的创业管理和教育实践提出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