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经鼻高流量吸氧是治疗低氧性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新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发作通常伴有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无创机械通气等。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经鼻高流量吸氧在慢阻肺急性加重中的地位,并与低流量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比较,评估经鼻高流量吸氧是否具有临床优势。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伴无生命危险呼吸衰竭(AECOPD Ⅱ级)的患者20例,采用德国德尔格公司生产的Drager infinity c 300,经鼻高流量吸氧,设置温度37℃:,持续湿化,相对湿度100%,流速30-40升/分,氧浓度31%,尽可能采取闭口呼吸。设置同期低流量吸氧治疗组20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20例作为对照。低流量吸氧组经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2.5升/分(氧浓度31%)。无创机械通气组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30型无创呼吸机,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依据病人氧合改善情况及舒适度,逐步上调压力至IPAP 12-20 CmH2O,PEEP 4-6cmH2O,吸氧流量5升/分。三组患者均给予吸入气管扩张剂、静脉或口服激素、抗菌等综合治疗。观察经鼻高流量吸氧对AECOPD Ⅱ级患者PaO2、PaCO2、pH值、呼吸频率及心率等的影响,并与低流量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作比较。结果:经鼻高流量吸氧患者20例,治疗2小时后,PaO2、PaCO2、pH值、呼吸频率、呼吸舒适度评分及呼吸窘迫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有下降趋势,但尚无统计学差异(P=0.0930),治疗4小时、8小时后,PaO2、PaCO2、pH值、呼吸频率、心率、呼吸舒适度评分及呼吸窘迫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8小时后,经鼻高流量吸氧组与低流量吸氧组比较,经鼻高流量吸氧组改善PaO2、PaCO2、pH值、呼吸频率、呼吸舒适度评分、呼吸窘迫评分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组患者心率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小时后,高流量吸氧组与无创机械通气组比较,高流量吸氧组呼吸舒适度评分改善更明显(P=0.0140),NIV组降低PaCO2效果更明显(P=0.0012),但二组患者PaO2、pH值、呼吸频率、心率、呼吸窘迫评分改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⑴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无生命危险呼吸衰竭的患者,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能有效改善PaO2、PaCO2、pH值,缓解呼吸频率,降低心率,并能有效提高呼吸舒适度,减轻呼吸窘迫。(2)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无生命危险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吸氧与低流量吸氧比较,在改善Pa02、PaCO2、pH值、呼吸频率、呼吸舒适度评分、呼吸窘迫评分方面优于低流量吸氧。(3)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无生命危险呼吸衰竭患者,经鼻高流量吸氧与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均能改善PaO2、PaCO2、pH值、呼吸频率、心率、呼吸舒适度评分、呼吸窘迫评分,但经鼻高流量吸氧的呼吸舒适度评分优于无创机械通气,而在降低PaCO2方面,无创机械通气优于经鼻高流量吸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