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增大,加之旧城改造和新建房屋的增加,消耗了大量资源的同时,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给这一片欣欣向荣埋下了阴影,“垃圾围城”已并非耸人听闻。资源的消耗、人居环境的逐渐恶劣、自然环境的破坏,这一切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社会发展目标不相协调。“变废为宝”,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已成为社会、政府、建筑行业关注的重点。随着合肥市城镇化率和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已经成为省、市两级党政领导的战略决策。由此必将掀起合肥市新一轮大规模建设期,与此相随的建筑垃圾也将与日俱增。为了保证合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市容市貌的整洁性、以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就必须对大量产出的建筑垃圾进行整治。合肥市作为后发展的中部省会城市,发展模式可以汲取先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在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建筑垃圾资源化以源头减量化和末端资源化为原则,形成材料——产品——建筑垃圾——材料(再生)的封闭式的材料利用循环,是关系到合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目标的实现的重要举措。为了给予合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课题组通过对合肥市城市管理局、城乡建设委员会、重点工程局、轨道办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中建一局安徽分公司、省建工集团等施工单位的走访调查,了解合肥市建筑垃圾产出量的现状、基本成份以及合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根据文献研究、专家意见以及合肥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总结出合肥市建筑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阻碍合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影响因素,如资源化法律法规的完善、从业人员的环境节能意识、企业的资源化成本等。依据合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影响因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向与建筑垃圾处理相关的社会活动主体(即国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建设施工企业、资源化企业以及社会公众)进行访谈调查,以层次分析法理清各因素影响强度以及因素间的权重排序,找出建筑垃圾资源化影响因素中的核心,即建筑垃圾资源化法律保障系统的缺陷是阻碍合肥垃圾资源化的主要矛盾,提出合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合理有效的对策建议,并介绍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的资源化处理实践项目,用以提醒资源化处理并非空谈之举。为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及早应对建筑垃圾衍生的环境问题提供参考,为合肥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善合肥市人居环境贡献微薄之力。图[16]表[17]参[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