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残疾儿童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孤立、隔离的环境中,与社会疏离。残疾儿童因自身生理、心理状况的特殊性、复杂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歧视、排斥,使残疾儿童备受来自家庭、社区、社会方面的压力,感受到了强烈的孤独感。家庭、社区和社会共同构成了一张排斥网,将残疾儿童隔离起来,阻碍了残疾儿童的社会融入。本文通过对残疾儿童以及对残疾儿童照护者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发现,残疾儿童家长潜意识中存在心理排斥、与同龄健康儿童相对隔离、辅助设施相对不足、社会保障的门槛过高以及社会歧视的存在。青岛H服务项目基于残疾儿童存在社会疏离现象,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理论与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通过社会工作介入残疾儿童的家庭层面,使得残疾儿童的家长、照护者的情绪得以改善,压力得以释放,掌握与亲子的互动的方式与方法,掌握一定的康复技能,从而提升了残疾儿童家长的技能,为残疾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社会工作介入残疾儿童方面,通过提升残疾儿童受损的能力、学习社会融入的基本常识、提供参与社会活动以及与人交往建立关系的机会,从而促进残疾儿童的社会融入能力。通过介入社会层面,为残疾儿童营造平等接纳的社会氛围,消除对残疾儿童的歧视。通过青岛H服务项目的开展发现,社会工作在促进残疾儿童社会融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社会工作促进残疾儿童社会融入的经验总结,并提出了当前有效发挥社会工作促进残疾儿童社会融入的对策,从而促进残疾儿童社会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