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同情”理论及现代启示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sl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的“同情”理论是斯密的道德哲学研究中进行道德判断的主要依据和核心,对社会的道德建设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斯密创作《道德情操论》的主要时代背景是当时英国转型时期,社会道德问题层出不穷,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为了能够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斯密创作了《道德情操论》,其中的“同情”理论为解决当时的社会道德问题发挥了作用。因此,在我国转型时期进行社会道德建设和大学道德教育中,客观分析斯密“同情”理论,并从中得到启示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首先主要是对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进行历史探源,分析斯密《道德情操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要,以及斯密“同情”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主要是早期情感主义以及哈奇森、休谟等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斯密丰富并发展了“同情”理论。其次主要是重点探讨斯密《道德情操论》中的“同情”理论。斯密“同情”理论的基础就是“同情”,该情感一直贯穿全文,但是斯密并没有对“同情”进行准确的定义,而是引入“公正的旁观者”这一概念,将其认为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核心和内在审视依据,通过个人或他人行为、情感表现出来的外在适宜性进行道德判断。在分析适宜性的基础上,斯密认为“同情”理论衍生出谨慎、仁慈、正义、自制等四种美德,人们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成为道德判断的准则,并在进行社会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综合分析我国目前社会道德建设以及大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斯密“同情”理论对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和大学道德教育的启示,由于斯密“同情”理论产生的时代特征与我国目前道德建设的现状十分相似,所以斯密的“同情”理论对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和大学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中得到启示,促进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和大学道德教育的发展。
其他文献
社会管理法治化简单来说就是指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都严格依法进行,它是依法治国方略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具体实践。伦理是法治的有力补充,伦理在推进我国的法治建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被许多朝代纳入法律以治理国家、维护社会安定。在当代,孝道中存在与现代法律相抵触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以法律的、批判的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进步,慈善事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然而,慈善乱象与慈善丑闻也不断曝光,各种“诈捐”、“裸捐”等慈善行为不断冲击和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慈善本应该是一
<正>房地产也好,养老地产也罢,最终我们还是要把以人为中心作为使命,服务好人才能开发、销售、运营好一个项目,服务购房者、服务养老才是盈利的根本,只是服务对象更加精细化
本文从分析资本与资本全球化的内涵入手,论述了资本和资本全球化的伦理意蕴,揭示了资本全球化的伦理问题及产生根源,提出了中国应对资本全球化的伦理策略,从而唤醒人们内心的
NBIC会聚技术作为新科技手段,它能有效全面提升人类能力。然而会聚技术若得不到适当的规约将可能引发极端的恶果。由此,世界各发达国家对会聚技术所带来的社会等一系列问题正
在祖国这片热土上,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撑
微博自诞生以来,极大推进了信息的沟通与传播,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国内外学术界近年来来关注了微博传播中的伦理问题,但缺少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在认真梳理内界
分析了语言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了大力发展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方向:发扬自然科学精神,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运用科学的理念和现代手段去走一条创新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