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研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磁共振影像高信号分布特点,按是否存在分水岭区病灶进行分型,分析归纳总结分水岭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磁共振影像高信号分布特点,并通过相关临床及影像资料研究高信号分布特点与相应非小血管性低灌注因素的联系,从而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缺血信息。 方法:根据磁共振T2加权图像或FLAIR图像上的高信号区是否位于分水岭区,将入组的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单纯分水岭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组、混合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组及非分水岭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组,并计算相应的比例;然后分析单纯分水岭型及混合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是否存在分水岭区脑白质病变同侧的非小血管性低灌注因素,并计算比例。 结果:在入组的47例患者中,病灶全部位于分水岭区的单纯分水岭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7例(15%),分水岭区及非分水岭区均发现病灶的混合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34例(72%),病灶全部位于非分水岭区域的非分水岭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6例(13%)。41例有分水岭区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患者中,28例(68%)具有内分水岭区的病灶,27例(66%)具有后分水岭区的病灶,7例(17%)具有前分水岭区的病灶。 7例单纯分水岭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均发现有与分水岭部位相关的非小血管性低灌注因素;34例混合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中,具有与分水岭部位相关非小血管性低灌注因素的有22例(65%)。分水岭区病灶双侧不对称的有9例(22%),均具有与分水岭部位相关非小血管性低灌注因素。 结论:部分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存在分水岭分布的特点,其中单纯分水岭型及分水岭区病灶双侧不对称的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可能不是小血管病变导致的,而是其它大血管或心脏问题导致的低灌注引起的;而混合型缺血性脑白质病变可能是由小血管病变与非小血管性低灌注因素共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