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国民的社会心态出现消极因素。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和求知欲望,但是由于他们社会经验相对缺乏、自控能力相对较弱,面对社会转型,更容易产生消极的社会心态。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心态积极与否,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能否实现其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现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在对国内外社会心态进行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我们了解了当前社会心态的研究现状,并参考和借鉴相关的理论成果。基于当前研究现状,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社会心态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对社会心态的概念以及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当前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正面作用和消极社会心态的负面作用进行分析,阐明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本文中的运用。以思想政治素质为切入点,论述两者的内在联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心态调适中的具有可行性。基于目前的研究成果,从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倾向四个方面考察社会心态是较为全面和科学的。因此,从这四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总体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概括,虽然大学生社会心态整体呈积极的态势,但其中的消极因素不容忽视。进一步指出大学生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但是问题只是表象,我们必须分析其内在成因,才能切实解决问题。因此,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思想政治教育层面较为全面地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基于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提出了大学生社会心态培育路径,包括:提升大学生社会认知水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社会情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引导大学生积极的社会行为倾向。通过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努力,培育大学生积极的社会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