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密切相关。而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操的感化、道德认知的培养、道德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提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着坚实的基础。十八大报告中也特别指出:“将立德树人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作为高职教育,其终极发展方向是职业化,各门课程在制订课程标准,规范课程知识内容体系时都应该紧密围绕专业化训练、职业化养成的方向进行。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学生学习训练的主要载体,高职教育职业化的实现需要每一门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程化、全面化、渗透化的训练,职业化思想要贯穿各个教学环节。各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增加或强化有关职业素养训练的内容,并在要求必须完成的教学环节和考核内容中,独立要求这部分内容,对训练和考核的方式提倡形式的丰富多样与不拘一格。因此,基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需要,高职教育在教学模式的确立与完善方面应形成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但从目前发展的现状分析,有些高职教育,沦为了大学教育的压缩版、其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与本科院校无异,在思政课的组织实施方面,也不乏如此表现。因此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应成为其中的重中之重。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迅速变革的现实脱节、与用人单位的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其根本原因是高职院校自身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认识存在不足、教师队伍自身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两课主渠道效果不明显。这样的两课,依然逐渐沦为大学生的“酱油课”。因此,作为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尤其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实践中造就、磨练、成长、成才,为此我们认为要提高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必须紧紧抓住实践环节,有效地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从四个方面开展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系的有效性研究。第一章阐明选择本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二章试图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透视和理论指导、经验借鉴方面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认知。第三章从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面与负面维度出发,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并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组织过程、课程规划内容、学科建设地位、学生自身选择方面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探究。第四章提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对策。一是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系统,二是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三是凝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法体系,四是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手段体系,五是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环境体系。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元化,离WTO规定的汽车行业全面开放时间越来越近,要使我国汽车行业在即将面临的竞争中奠定竞争优势,在行为中实行CRM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
2015年9月欧盟在与美国进行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谈判过程中发布了投资章节草案,提议建立一个包含上诉仲裁庭的常设性国际投资仲裁院制度。众所周知,仲裁制
制动鼓的热力学领域的分析对于汽车的制动效能和安全性非常重要,并且它也是制动器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考。 Brake drum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is important for the b
伴随着风起云涌的信息化浪潮,江苏提出,到“十一五”期末,全省将基本形成高效有序的社区信息服务体系,社区信息化覆盖所有市和80%的县(市、区),基本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21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除QRS波时限
企业重整中存在多方利益主体,重整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重整制度的建立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债务人的复兴,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为了实现这种价值目标,就必须提供
期刊
针对相同交货期窗口非等同并行机提前/拖后调度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向量组编码的遗传算法.此算法的编码方法简单,能有效地反映实际调度方案,收敛速度快.为适应调度实时性和解
期刊
涉及流动人口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关于其宗教信仰问题研究的成果却非常之少,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在以X团契和S教会为田野点的基础上,通过对一群因基督教信仰聚合在一起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