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决策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环节,投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传统财务理论的框架下,企业投资决策的形成基于“理性人”和“资本市场完全有效”假设。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资本市场也并非完全有效,为此,行为财务理论放松了传统财务理论的基本假设,将人的情绪等心理因素引入到资本市场的研究中,从而拓宽了现代财务理论的视野。 本文是在行为财务理论的研究框架下,以社会影响理论、情绪感染理论等心理学理论为依据,研究了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两大财务决策主体——管理者和投资者——非理性情绪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在对国内外前期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推导,提出了三个待检验假设,以我国2010-2011两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按一定的标准对样本加以筛选和整理,选择动量指标(即上年12个月的累计月度收益率之和)作为衡量投资者情绪的代理变量,选择业绩预告中的预计净利润变动幅度与实际利润变动幅度的差额作为衡量管理者情绪的代理变量,构建了一系列的交互作用模型,选择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等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实证研究了管理者情绪、投资者情绪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基于情绪与行为“一致性”假说,管理者情绪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就说明不仅仅是代理问题的存在会对管理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管理者自身的非理性情绪也可能是原因之一;(2)虽然投资者情绪对于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比管理者情绪的作用要弱,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股价偏离其基本价值并不仅仅因为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投资者的情绪进而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和“迎合渠道”两个方面作用于企业的投资行为;(3)在投资者情绪感染下的管理者情绪比单纯的管理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要大,投资者情绪能够正向调节管理者情绪与企业的投资行为的关系。说明通过股价的波动,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能够感染管理者,从而加剧管理者的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 对于情绪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本文仍然属于探索性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有效的自我心理管理途径,为公司改善投资决策制度提供实践价值,也为完善行为财务理论提供新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