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工作会议。参加者有中央、中央局、省、地、县五级领导干部,共7118人,史称七千人大会。这是党成立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本身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而且对后来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这次大会,有一系列问题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问题之一:为什么要召开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会议?会议的远因是“大跃进”运动受挫,近因是经济调整困难重重。而会议的直接起因则是粮食征购发生危机。粮食是当时的头等大事,由于粮食极端匮乏,城市面临断粮的危险。但中央在向地方征调粮食时遇到很大困难。为了打通地方领导的思想,说服他们接受中央的统一部署,中央做出了召开五级以上有7000多人参加的干部会议的决定。问题之二:七千人大会的主题有无发生改变?多数学者认为会议最初主题是“加强集中统一,反对分散主义”,而后变为“以总结经验为主”。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似是而非的。会议在讨论刘少奇的书面报告时虽然出现了议论纷纷的局面,有些人甚至对报告反对分散主义明确持否定态度,但在刘少奇书面报告的定稿中主题依然是反对分散主义。会议后期开“出气会”则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最初主题。这几个方面证明,七千人大会的主题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生改变。问题之三:毛泽东为什么要延长会期,开出气会?原因有两点,第一,种种情况表明,不少与会者尤其是基层干部心存怨气。第二,毛泽东试图通过开“出气会”解决上下通气的问题。问题之四:如何看待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所做的自我批评?毛泽东的自我批评当时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整个会议营造了宽松的民主氛围。但实事求是地讲,毛泽东的自我批评是笼统的,不深刻的。问题之五:为什么说七千人大会留下了党内斗争的阴影?原因有三点:第一,刘少奇等人在大会上的大胆直言刺痛了毛泽东。第二,林彪等人公开为毛泽东开脱讨得毛泽东欢心。第三,毛泽东亲林而远刘,为“文革”埋下了种子。正是这次大会成为毛刘产生分歧的起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远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