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的影视改编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8年陈忠实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之后,其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先被王全安改编为电影,继而在2017年又被申捷改编为电视剧,这种改编现象受到大众广泛的关注,种种因素促使《白鹿原》的影视改编成为研究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一个经典范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白鹿原》电影、电视剧对原著的改编,探究如何将文学名著改编成优秀的影视作品。除前言和结语,本文共分为四章。首先探讨的是主题的变奏。主题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其他内容以及形式的表达,所以主题变迁的研究成为文学名著影视改编首要关注的问题。陈忠实在小说《白鹿原》中,建立仁义、性爱、革命等多元主题。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电影《白鹿原》将原著的主题窄化,选取性爱以及土地作为电影主题的核心。电视剧《白鹿原》则在忠实原著主题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拓展,加深大众对主题的理解。其次探讨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是文本的核心,而人物的塑造可以鲜明的体现出创作者的观点。陈忠实在小说《白鹿原》中,用白嘉轩、田小娥以及白孝文等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儒家传统文化以及人性的思考,而电影《白鹿原》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简化处理,电视剧《白鹿原》则在忠实原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丰富了白嘉轩、田小娥、白孝文以及朱先生的人物形象,使其更加鲜活、立体。再次探讨的是情节的构建。文学作品及其影视成品通过情节的构建完成文本内容的表达,所以情节的安排对小说以及影视作品十分重要。陈忠实在小说《白鹿原》中,通过大小境遇的安排,使情节序列井然。电影《白鹿原》则为了使原著适应电影的媒介形式,以节选的手法改编了小说《白鹿原》的情节,而电视剧《白鹿原》则在忠实于原著情节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展示了剧版《白鹿原》浑然一体的情节构建。最后探讨的是艺术风格的展示。艺术作品的完成,仅通过内容的表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艺术手法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陈忠实以复线式的结构展开小说《白鹿原》的叙述,并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以及整合性的创作手法展示其史诗性的艺术风格。电影《白鹿原》在艺术风格上,彰显了陕西的地域文化特色,而电视剧《白鹿原》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受众审美需求的迎合。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大学校园中对于啦啦操运动的重视程度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的影响因
为减小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中由于土地使用分析方面造成的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区位差异分析的新的改进方法。从分析产生率法在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地位、作用及缺陷出发,剖
<正>用板栗制作夹心涂片糕点,味美香甜,舒脆可口,老少皆宜,是独特的消闲食品。其制做工艺流程为:剥外壳—去内皮—修理护色—预煮磨浆—加热调配—压片涂心—烘制—包装—成
为了研究传统基坑工程钢支撑活络头和不同接触面处理(无滚花、直纹滚花、网纹滚花)的新型抱箍式活络头刚度特性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室内原型试验,观察其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中很普遍的现象。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篇、文化等几方面分析了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提出了一些促进语言迁移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随着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漫长且不稳定的复苏期,我国外贸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外贸企业在外部经营环境和内在管理上都遇到了很多挑战:2010年6月19日
<正>企业能想到的就是用大量的资源(砸钱、换人、配车等方式)扭转局面。但往往适得其反,新策略还没有吸引到新客户,原有的老顾客就流失了,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此时,企业的状态
<正> 观察指纹是中医对3岁以内婴幼儿的一种望诊法。此法主要根据小儿指纹的浮沉、色泽、淡滞和三关等,辅助判断病证的寒热、虚实、轻重和预后。自古以来,对小儿指纹观察的方
目的观察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程度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变化,探讨其对MG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
韩通是五代时期后周的开国将领,在陈桥兵变时被军校王彦昇所杀,成为赵宋开国史上最为重要的流血事件。由于此事涉及周宋禅代的敏感问题,韩通之死在宋代史料中众说纷纭。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