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8年陈忠实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之后,其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先被王全安改编为电影,继而在2017年又被申捷改编为电视剧,这种改编现象受到大众广泛的关注,种种因素促使《白鹿原》的影视改编成为研究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一个经典范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白鹿原》电影、电视剧对原著的改编,探究如何将文学名著改编成优秀的影视作品。除前言和结语,本文共分为四章。首先探讨的是主题的变奏。主题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其他内容以及形式的表达,所以主题变迁的研究成为文学名著影视改编首要关注的问题。陈忠实在小说《白鹿原》中,建立仁义、性爱、革命等多元主题。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电影《白鹿原》将原著的主题窄化,选取性爱以及土地作为电影主题的核心。电视剧《白鹿原》则在忠实原著主题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拓展,加深大众对主题的理解。其次探讨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是文本的核心,而人物的塑造可以鲜明的体现出创作者的观点。陈忠实在小说《白鹿原》中,用白嘉轩、田小娥以及白孝文等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儒家传统文化以及人性的思考,而电影《白鹿原》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简化处理,电视剧《白鹿原》则在忠实原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丰富了白嘉轩、田小娥、白孝文以及朱先生的人物形象,使其更加鲜活、立体。再次探讨的是情节的构建。文学作品及其影视成品通过情节的构建完成文本内容的表达,所以情节的安排对小说以及影视作品十分重要。陈忠实在小说《白鹿原》中,通过大小境遇的安排,使情节序列井然。电影《白鹿原》则为了使原著适应电影的媒介形式,以节选的手法改编了小说《白鹿原》的情节,而电视剧《白鹿原》则在忠实于原著情节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展示了剧版《白鹿原》浑然一体的情节构建。最后探讨的是艺术风格的展示。艺术作品的完成,仅通过内容的表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艺术手法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陈忠实以复线式的结构展开小说《白鹿原》的叙述,并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以及整合性的创作手法展示其史诗性的艺术风格。电影《白鹿原》在艺术风格上,彰显了陕西的地域文化特色,而电视剧《白鹿原》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受众审美需求的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