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海洋开发与利用事业的发展,海洋工程建设日益增多,海洋灾害地质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命财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青岛市地处我国东中部沿海,随着海洋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海洋地质灾害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青岛近海海域地质环境较复杂,孕育着多种灾害地质因素。由于该区经济发达,已经或者正在进行大量的海洋工程建设,因此研究本区海岸带灾害地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在1:25万青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支持下利用在青岛近海海域所获得的3000km的浅地层剖面资料、1100km的侧扫声纳资料、1800km的单道地震资料及同步水深测量资料并收集整理了大量该区域的历史地质资料,分别对研究区内海底地形地貌、活动性断裂、埋藏古河道、不规则基岩面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青岛近海海域潜在灾害地质因素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单道地震资料推断,在青岛近海在千里岩西侧存在一条北东向走向的活动断裂。该活动断层与一级构造(千里岩北缘断裂)相吻合推测为新的断裂是在老断裂的基础上继承老断裂发育起来的,或者是老断裂再活动诱发产生的次级小断裂。2.浅地层剖面资料及单道地震资料显示研究区内分布全新世和中更新世两期埋藏古河道。其中全新世埋藏古河道有四条较大的古河道主要分布在乳山口、丁字湾、鳌山湾、崂山附近海域。中更新世古河道主要分布在崂山以东海域,宽度较大,主河道走向南东东,随后分为两支,一支折向北东,一支折向南东。3.浅层气在垂向上分布很浅,其顶界深度距海底10m左右的位置,且集中在5个区域基本上处于同一层位上成大面积层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丁字湾河口形成的古河道周围且与该期古河道沉积物处于同一层位。推测为海底古河道沉积物以富含有机质的陆源碎屑为主,含有腐殖型为主的有机质,通过生物降解作用而形成的浅层气藏。4.不规则基岩主要集中在6个区域:千里岩附近;丁字湾河口附近;崂山东部及南部靠近岛屿;南岛附近;胶州湾;其中胶州湾内基岩主要分布在红岛附近及湾口附近区域。总体来看,不规则基岩面主要分布在近岸或靠近礁石、岛屿的地方。5.潮流沙脊主要分布在胶州湾口和崂山西南方向。胶州湾口的潮流沙脊南北延伸,沙脊和沙脊之间被潮道分开,形成沟-脊相间地形。6.根据侧扫资料显示研究区内的侵蚀槽主要分布在胶州湾湾口和大桥湾湾口附近及崂山头南岸近岸。7.研究区内主要分布三个河口三角洲大沽河-洋河复合三角洲、丁字湾河口三角洲、乳山湾河口三角洲。新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沉积动力过程是影响该区灾害地质分布的主要因素。近海灾害地质因素分布区域通常对工程建筑有一定的危害性,在进行海岸带及海岸工程建设施工前应充分考虑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