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顺治年间开始,“闯关东”便使得近代东北成为移民的主体地区,但东北地区曾由于政策限制一度禁止关内人出关。咸丰十年(1860年),清政府决定打开山海关大门,解除对东北地区的封禁。这就导致关内大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形成了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潮,史称“闯关东”。而在这些“闯关东”移民中,山东移民是规模最多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他们对中国近代东北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自开禁后,许多原因迫使移民离乡背井,本文将尽量进行全面的考察。近代山东地区旱涝等天然灾害加上战乱、土匪造成的人为灾害,都造成老百姓生活变得极其困难,人民难以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迫不得已寻找新的出路。而近代的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优越,但人口匮乏,缺乏劳动力,而且山东与东北地区相隔近,气候相仿,移民到达后能适应,东北自然成为山东移民的首选之地。但由于山东地区是传统的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孔孟之乡,所以对于离开故土,出走它方一开始并不能接受。但随着移民的增多,自身“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也发生转变。开禁以后,政府出台文件鼓励移民,铁路又建成通车,这就形成了“闯关东”的移民大潮。近代山东移民东北这一事件,对于山东和东北地区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山东地区来说:人口大量的迁出,使得山东本地人地矛盾压力得到缓解,对于改变山东近代贫穷的现状有一定的帮助;而初到东北的山东移民大都重拾老本行,选择种地,保证东北的粮食不仅能自给,还为东北的粮食输出创造了条件,帮助山东暂时解决了粮食匮乏的问题,并为山东发展农工商业提供了原材料,密切了山东与东北之间的地区联系,带动了山东沿海港口的发展。而对于东北地区来说:移民的影响同样无处不在。首先,移民改善了东北地广人稀的局面,促进了东北地区各个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并对边疆的巩固与驻守做出了贡献;其次,移民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使得东北成为名副其实的商品粮基地;最后,移民从事的职业广,也促进东北各行各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许多城镇的兴起。“闯关东”这一历史事件,在两地人民心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以此形成的“闯关东精神”,不论在山东人民抑或是东北人民心中都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