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纯铝材1A80是阴极铝箔制造业的新型材料,对提高国产电解电容器质量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采用材料拉伸试验、光学显微镜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XPS光电子能谱分析以及光学表面轮廓检测等技术,分析了1A80阴极铝箔的组织特性、微量元素分布和表面形貌,研究了中间退火工艺对1A80阴极铝箔冷轧加工性能和成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成品退火工艺对铝箔中微量元素分布、织构成分及其最终腐蚀形貌的影响规律,为改进1A80阴极铝箔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250。C的中间退火会促使1A80铝材变形晶粒的回复,提高了铝材的延伸率,其组织形态以细密的亚晶为主,保留了一部分冷轧纤维组织,有利于提高产品抗拉强度;300℃以上的中间退火使铝材出现再结晶,位错密度大量降低,晶粒变粗,产品的抗拉强度较低。(2)较低温度的退火未能使1A80铝箔坯料发生完全再结晶,对铝箔成品退火后的主要织构组分的影响较小;1A80铝箔的织构成分在320℃再结晶退火的过程中变化较大,黄铜织构{011}<211>和R织构{111}<112>大幅度减弱,晶面指数为(100)面的晶粒大量出现。(3)1A80铝箔经过300℃左右的再结晶退火后,晶粒之间的微量元素成分存在差异。退火会促使铝箔中微量元素原子向铝箔表层富集,并且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Fe、Cu、Mn等微量元素在铝箔表层富集的现象不断加剧;Si元素受退火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且过高的退火温度反而降低了Si元素在表层的含量。(4)腐蚀箔的比表面积决定了其比电容。经280℃成品退火的铝箔腐蚀速率稳定,腐蚀后出现大量蚀坑,形貌均匀,比电容最高;经320℃和400℃成品退火的铝箔腐蚀初期速率过快,且腐蚀过程中出现“掉粉”现象,形貌不均匀,比电容较低;未经过成品退火的铝箔腐蚀效率低下,且腐蚀区域集中在表面缺陷处,蚀坑少而不均匀,未能有效扩大其比表面积,比电容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