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北部湾”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研究:机理与调控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这两个问题并非孤立,恰是统一的,两者互根互用,相辅相成。不平衡会引发不充分,不充分也会导致不平衡。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在理论上是将不平衡不充分两个问题统筹在同一框架下分析,在实践上也可以成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全新方案。本课题源于对珠三角及周边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特别是对珠三角地区在纵深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三对矛盾产生了关注:珠三角地区集聚效应的强大与辐射效应的弱小的矛盾;泛珠合作战略的积极推动与泛珠合作发展的尴尬困境的矛盾;珠三角地区参与国际分工获得经济收益的丰厚与知识溢出的不足的矛盾。这三对矛盾意味着市场、政府和全球化三种力量均未能很好解决珠三角及周边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指向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辐射效应要依托分工体系,区域合作的内容为分工体系,知识溢出要基于分工体系,而分工体系正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探讨,既有助于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乃至中国转型升级的实践,又有助于指导欠发达地区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
  本文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总体主要采用“何为协同”—“为何协同”—“什么条件会协同”—“如何调控协同”的逻辑主线,遵循“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概念”—“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测度”—“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机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触发机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运动机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调控原理”的研究思路,展开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并以“岭南—北部湾”地区为切入点,探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
  理论研究部分采用“概念辨析和量化探讨”—“机理建模与验证”—“调控原理阐释”的逻辑主线。包括:(1)明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厘清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并探索定量方法。在把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训诂学和逻辑学的方法,深度挖掘区域协同、区域协调、区域一体化、区域趋同、区域合作等语境的侧重点,并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剖析,以对比不同概念之间的异同,旨在准确把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再从空间经济自组织原理出发阐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力模式,继而基于哈肯模型构建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测度方法。(2)建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模型并验证。基于空间经济自组织理论,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和超边际分析方法进行建模,从影响机理、触发机理和运动机理的视角说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经济效应、初始条件和路径依赖特征,并运用计量分析工具对理论框架进行验证,针对省际数据探讨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交易效率、产业竞争优势的关系,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新常态诸多经济结构问题的关联,以及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所面临的路径依赖的不利影响。(3)探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调控原理,阐述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和行为空间,分析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并论证调控模式和调控对象。
  应用研究部分采用“现状分析”—“问题探索”—“政策研究”的逻辑主线。包括:(1)梳理岭南—北部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界定岭南—北部湾地区的概念和区位特点,描述其发展基础与现状,总结其经济协同发展在静态分布、动态蔓延和所有制差异上的特点,并对区域中政府合作的最优圈层进行研判。(2)剖析岭南—北部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所在。阐述岭南—北部湾地区协同效应的失败与其发展瓶颈的关系,分析地区内出现的分工体系失衡及国内外双重协同效应失败的特点,并阐释协同发展的困境的本质在于当前分工体系序参量的支配原理和“锁定”效应,同时对失衡的分工体系战略是否产生了协同效应进行实证检验。(3)思考促进岭南—北部湾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和对策,分析岭南—北部湾地区协同发展的路径,继而提出“梯度对接”的战略及其任务和侧重点,并在初始条件他组织更改、路径依赖破除和序参量重构等方面提出对策思考。
  通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国有产权比重、有利于生产函数中技术要素的高投入、有利于产能过剩的化解、有利于降低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新常态下的各类结构性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协同效应的失败。由于内分工体系未能建立,中西部地区生产要素因难以发挥价值而外流,地方政府官员在政治晋升与经济发展挂钩的考核制度下,只能鼓励国有企业投资行业以刺激经济;而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的外分工体系性质较差,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并不自由,导致专业化、竞争、知识溢出三大机制失效,最终表现在进化功能不足上。这两方面导致了所有制结构、要素配置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收入结构等多方面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解决新常态结构性问题的重要途径。(2)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初始条件是足够高的交易效率和耦合的产业竞争优势。只有足够高的交易效率,才能保证分工和专业化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才能实现分工和专业化的产生。此外,各区域的产业竞争优势还要相互耦合,这意味不同区域的产业能够形成广泛而紧密的优势互补格局。只有两个条件同时具备,在无其他序参量的环境下,覆盖整个区域的分工体系才能建立起来,由此形成区域经济协同发展。(3)区域经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子系统(子区域)一旦被分工体系所排斥,以后将很难融入其中。区域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高度自相关性,下期的发展在本期的基础上开展。就分工体系而言,一旦分工体系被构建起来,该分工体系的发展高度依赖于历史基准,不断地被强化。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初始条件发挥着难以想象的巨大作用。而要重新构建新的分工体系,没有政府力量的介入是难以实现的。(4)岭南—北部湾地区的协同发展必须要有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的调控。一方面,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处于双重区域协同困境中,仅靠市场的力量难以自发调节,这是政府参与调控的基本依据。另一方面,岭南—北部湾地区面临着低附加值分工陷阱和廉价劳动力资源诅咒,这种特殊性加重了分工体系的重构成本,更需要政府的介入。(5)岭南—北部湾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可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内部是要更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初始条件,包括提升交易效率和培育耦合的产业竞争优势,使内分工体系得以构建起来;外部是要调整对外开放格局,破除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维护好内部分工体系,保证新的分工体系序参量得以形成。内外兼修,为岭南—北部湾地区的协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制度保障。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建构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模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理的模型分析和实证研究是现有研究中的空白地带和薄弱环节,本文基于空间经济自组织理论,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和超边际分析方法,剖析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机理、触发机理、运动机理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这一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成熟和规范。(2)创新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测度方法。基于协同学理论,将Haken模型表达方式、零常数项设定、阻尼系数符号和大小、运动方程结构进行调整和修改,使模型从适应热力学系统向适应区域经济系统发展,同时进行指数构建,分别能从协同规模、协同比例、协同强度、协同质量、协同密度五个维度识别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领域的实证分析多元化和后续研究。(3)丰富了研究视角。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不平衡不充分两个问题统筹于一个框架内研究,通过剖析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及传导路径,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的主脉络。既有利于提高理论界和实践主体对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科领域,有利于丰富学科的理论工具和内容。(4)补充了分工与专业化理论。国内协同通常与对外开放有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一般不会将二者结合起来讨论,本文则基于分工体系失衡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国内协同与对外开放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对分工与专业化理论一个补充。(5)发展了梯度理论。传统的梯度理论强调了市场运行和要素的单方向流动,本文积极探索了“梯度对接”战略,在肯定市场自组织力量的同时发挥政府他组织力量的作用,在正视要素从高梯度向低梯度推移的同时提倡要素的双向交融,这可能是对梯度理论的一个发展。(6)辨析了相关概念。探索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综合运用训诂学和逻辑学方法,试图厘清其与区域协调、区域趋同、区域合作、区域一体化等相关概念的关系,尽绵薄之力抛砖引玉,有利于更多学者加入并开展对区域经济协同的研究,有利于该研究领域的繁荣。
其他文献
目的:实行医保基金省级统筹,促进地区之间医疗资源公平分配,实现人人有保障,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保费在省级范围内的公平有效分配,是顺利提高医保基金统筹层次的前提与基础。国际上早已将风险调整机制用于医疗保险保费分配领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总结了国际上风险调整支付模型的演进与发展规律,对比研究了广泛使用的DCG、ACG以及CRG等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6年CFPS调查数据
学位
我国作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无疑会给家庭、社会和政府带来很大的困扰。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身体机能不断地退化,老年人会有更高的失能风险,再加上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421”家庭结构使得独生子女承担的家庭照护能力不足,社会上的照护资源也是严重短缺,那么只有建立一个稳定专业的长期照护体系才能应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人口问题。  我国台湾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
学位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作为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日渐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作为新兴的教育形式,研学旅行在实践中仍存在较大问题。本研究对中小学研学旅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际需求,提出促进研学旅行发展的策略。  本研究以
实现全民健康不仅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以此为指导思想,中国政府于2016年10月正式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国家层面出发,《纲要》对未来10多年我国在健康领域的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战略规划。其中,《纲要》提出将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学位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性急剧加强,家庭规模呈现小型化特征,家庭照料功能日益弱化,与此同时,失能老人群体规模与日剧增,照护需求持续上升,日常照料服务是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服务项目,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保障老年群体尤其是失能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亟需予以关注。失能老人在失能后的社会支持情况是保障其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来源,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失能
学位
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健康扶贫致力于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通过公平配置健康资源、加强健康机会保障、减轻健康医疗支出,从而提升贫困群众的健康资本存量,实现减贫效应。在推进健康扶贫实施进程中,地处吕梁山片区的山西省隰县不仅扶贫项目迅速开展,同时,该县的反贫实践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笔者注意到,在“隰县模式”下,当地政府已经意识到多元协同治理模式对于扶贫治理的重要性。因此,当地政
学位
我国自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利率开始,正式拉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经过长期的努力,依次于2013年7月和2015年10月取消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两项举措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持续数年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为我国监管机制的完善和商业银行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提供了过渡时间。  商业银行作为以利率直接定价的金融机构,利率的改革必然对其盈利产生影响。在利率市场化下,利差逐渐缩小,
学位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事业,是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与重视的民族理论政策原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民族地区经济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且动力不足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动力要素作用的单一性,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过程中每一
学位
信贷业务作为农村信用社的核心业务,在整个农村信用社经营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是经营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因此有效管理信贷业务风险,完善信贷风险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成为了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必须要不断降低信贷风险,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所以很有必要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本文依据信贷风险管理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各国面临的全球不确定风险越来越大,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主导的跨国区域合作正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导的跨国区域合作和全球化的新战略,是中国为逆全球化开出的一剂良方,必然掀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热潮。沿边口岸城市承担着商品的跨界流动功能,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要素。“岸-城”互动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