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中国最重要的作物之一,提高产量始终是小麦育种最基本的目标。研究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进一步挖掘小麦产量潜力,是当前小麦育种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目前高产水平条件下,小麦产量的提高将主要依赖于穗粒数的增加。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是影响穗粒数的关键因素,增加顶部、基部小穗的结实粒数,进而增加穗粒数,是小麦产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小麦育成品种构成的两套自然群体为试材,利用106个SSR标记对其基因型鉴定,结合表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发掘小麦穗顶部、基部结实性及其它产量相关性状的显著关联位点,寻找这些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同时利用分离群体进行关联位点遗传效应的验证,旨在为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高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有用信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利用220份育成品种在不同播期(早播、适播和迟播)和不同地点(扬州和荆州)对小麦穗顶部、基部结实性研究发现,穗粒数与穗顶部、基部结实粒数均显著相关。扬麦和宁麦系列品种结实性状的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穗顶部、基部结实粒数和穗粒数之间在不同播期和地点均呈正相关,穗粒数和千粒重在不同播期均呈负相关。利用7个穗顶部、基部结实性相关性状与106个SSR标记关联分析,在39个SSR标记上检测到60个显著关联位点,关联位点的表型解释率(R2)范围3.71%-22.93%;这些关联位点分布在除3A、3D、4A和7D外的其它染色体上。35份扬麦和宁麦系列品种穗顶部、基部结实性表型性状及携带优异等位变异数比较研究发现,整体上,随品种携带优异等位变异数量的增加,穗顶部、基部结实粒数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结实性相关位点间存在简单的加性效应。在55个穗顶部、基部结实粒数优异等位变异中,扬麦系列品种平均17.14个,而宁麦系列品种高达21.54个,其中,穗顶部、基部结实性较好的扬麦18、宁麦9号和宁0569携带的优异等位变异数最多,分别为33、36和37。以另外230份小麦育成品种为试材,在多年多点条件下调查了 7个产量相关的性状的表型,分别是穗粒数、单穗重、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不育小穗数和千粒重。利用106个SSR标记与小麦育成品种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检测到50个SSR标记共73个显著关联位点,关联位点的表型解释率(R2)范围1.54%-23.93%。这些关联位点分布在除4A、7A和7D外的其他18条染色体上;利用50个显著关联位点扫描了由旱选10号和鲁麦14构建的双单倍体(DH)群体,其中4个位点优异等位变异(Xgwm135-1A138、Xgwm337-1D186、Xgwm102-2D144和Xgwm132-6B128)的遗传效应在DH群体中获得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