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内脂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与脂代谢、糖尿病、炎症反应、肿瘤等多种临床疾病密切相关,其具有类胰岛素样降糖作用、促进脂肪组织分化与合成、与糖脂代谢及肥胖密切相关。多项研究表明内脂素能够促进多种炎症因子如、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MCP)-1等的表达,而这几种炎症因子又加强了内脂素的表达,从而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和进展。研究表明内脂素也具有诱导和加速内皮细胞血管增殖及毛细血管形成的作用,内脂素可通过其促进炎症反应及血管内膜过度增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发生、发展和破裂。本实验主要目的探讨不同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在发病后第2天、7天、14天的动态变化、不同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的水平、分析内脂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根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的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根据头部CT测量梗死灶的最大直径,将脑梗死病例分为3组,其中小梗死组30例B组(最大直径<1.5cm);中梗死组30例C组(5cm>最大直径≥1.5cm)、大梗死组30例D组(最大直径≥5cm),对照组30例A组,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发病3个月后(病房评价、电话随访或门诊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分为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组(0-4)分E组、较差组(5-6分)F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发病后第2天、7天、14天血清内脂素值,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不同面积急性脑梗死组发病后第2天血清内脂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大面积急性脑梗死组第2天内脂素值明显高于小面积及中面积脑梗死组(P<0.05)。 3、不同面积急性脑梗死组内脂素值均为发病后第2天明显高于第7天及14天(P<0.05)。 4、血清内脂素水平的高低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血清内脂素值与女性(Female,F)、吸烟、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小面积及大面积急性脑梗死呈正相关(P<0.05)。 结论: 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且与急性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急性脑梗死面积越大,内脂素水平增高越明显。 2、不同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2天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第7天及第14天,内脂素水平随病程逐渐下降。 3、急性脑梗死患者内脂素值越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差,内脂素水平可以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提供依据。 4、FBG、TC、TG、LDL、吸烟、F、小面积及大面积急性脑梗死为内脂素的影响因素,与内脂素值呈正相关。